模拟的对流边界层大气光学湍流的尺度分析
【摘要】:边界层作为地面与自由大气的过渡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边界层湍流结构尤其是夹卷层的湍流特征,是边界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加深对边界层的认识以及研究边界层参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边界层的研究中,人们多数是通过外场观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但是外场观测耗资巨大,重复性很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也需要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相对于以上研究手段,室内模拟实验由于其稳定性、可重复性和容易实现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本文通过模拟手段,在室内对流水槽(150cm×150cm×60cm)中模拟了大气对流边界层的发生发展。利用准直光束通过对流水槽得到光斑图像数据。利用改进协方差法对光斑图像进行功率谱分析,找出功率谱密度最大值所对应的频率即峰值频率,峰值频率对应的波长为涡的特征尺度。得到如下结果:1均匀下垫面与非均匀下垫面边界层混合层的峰值波长普遍偏小且基本保持不变,而到了夹卷层,峰值波长逐渐变大,在Zi高度左右会出现一个峰值。说明在混合层内部,能量集中分布在小尺度湍流上,此时小尺度湍涡占主导地位。随着下垫面的加热,对流活动旺盛,这些小尺度湍涡被对流挟带向上运动进入夹卷层,受顶部逆温层的影响被迫向水平方向拉伸,结果形成了水平尺度较大的湍涡。2均匀下垫面和非均匀下垫面边界层其混合层的平均峰值波长与Ri关系不明显,说明混合层的湍涡尺度基本不受热对流的影响。夹卷层的平均峰值波长与Ri呈明显的反相关,其关系受对流活动及下垫面非均匀性的双重影响。在Ri较小时,各类型下垫面边界层曲线符合比较一致,此时主要受对流活动的影响,Ri越小,对流活动越强,此时进入夹卷层的小尺度湍涡越多,向水平方向拉伸形成的结构尺度就越大;在Ri较大时,曲线特征随着下垫面类型的不同相互分离,此时非均匀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非均匀性越强,混合层的对流活动越弱,随着对流垂直输送入夹卷层的湍涡就越少,导致上升入夹卷层的湍涡不易向水平扩展,形成的湍涡尺度就越小。
|
|
|
|
1 |
陈子赟,孙鉴泞,袁仁民,蒋维楣;对流槽湍流涡旋结构特征的小波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
2 |
袁仁民;罗涛;孙鉴泞;;对流边界层顶部光学湍流的室内模拟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9期 |
3 |
袁仁民;白天混合层顶部夹卷层厚度的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
4 |
姜金华;胡非;角媛梅;;黑河绿洲区不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大涡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05年06期 |
5 |
罗涛;袁仁民;卢超;吴徐平;孙鉴泞;;夹卷层大尺度相干结构运动特征的室内模拟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
6 |
;大气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1期 |
7 |
刘红年,刘罡,蒋维楣,左洪超;关于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研究的讨论[J];高原气象;2004年03期 |
8 |
覃文汉;非均匀下垫面气象场结构的研究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1988年03期 |
9 |
曾宗泳,张骏翁,宁泉,龚知本;温度微结构的高空气球观测[J];大气科学;1997年03期 |
10 |
许利明;吴晓庆;王英俭;;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预报大气光学湍流[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年04期 |
11 |
洪雯;王毅勇;;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研究进展[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2 |
陈万隆,陈宇能,陈江;半干旱区非均匀下垫面对边界层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J];地理学报;1992年06期 |
13 |
苗曼倩,耿骠,周明煜;海面对流边界层垂直结构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1992年01期 |
14 |
陈江,陈万隆,陈宇能;干旱地区中尺度非均匀边界层气候的数值研究[J];高原气象;1993年02期 |
15 |
;光学相关论题 大气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4期 |
16 |
姜金华,胡非;大涡模拟方法在非均匀边界层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5期 |
17 |
戴福山;李有宽;;利用气象要素估算海洋大气近地层光学湍流[J];光学学报;2007年02期 |
18 |
乔娟;张强;张杰;;非均匀下垫面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08年01期 |
19 |
王少影;张宇;吕世华;奥银焕;李锁锁;陈世强;;应用通量方差法估算戈壁绿洲下垫面湍流通量的研究[J];大气科学;2010年06期 |
20 |
吴徐平;罗涛;袁仁民;卢超;郭云谦;李义宝;;非均匀下垫面对流边界层热通量特征的物理模拟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