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过程气旋结构特征研究
【摘要】:源于蒙古的温带气旋是形成包括暴雨、沙尘暴天气等影响东北亚的重要天气系统。产生具有不同尺度组合和多种类型的天气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同是一个成熟发展的蒙古气旋或东北低压,产生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段(例如春季),有的可爆发强烈的沙尘天气,有的则仅产生大风,或者形成雾霾天气。这表明,对此类气旋特征及其过程的显著差异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对不同天气型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
|
|
1 |
王宝霞,袁芝华,张凤林,高凤岐;白城市一次罕见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J];吉林气象;2001年04期 |
2 |
高建峰
,任璞
,刘秀春;山西省近40年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
3 |
胡淼;气旋波与昆虫的迁飞降落[J];昆虫知识;1983年05期 |
4 |
刘学平,赵迎春;江淮气旋影响下山东半岛沿海波浪分析及预报[J];山东气象;1991年03期 |
5 |
仪清菊,丁一汇;东海地区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动力学分析[J];气象学报;1992年02期 |
6 |
徐启运;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减灾对策[J];中国减灾;1995年01期 |
7 |
刘学忠;青岛市气旋大──暴雨的统计分析[J];海岸工程;1998年04期 |
8 |
牛润喜;;沙尘肆虐警钟长鸣[J];科学之友;2000年06期 |
9 |
张朝华;;科学问答[J];科学世界;2006年05期 |
10 |
;冬季气旋频率图[J];气象学报;1943年Z1期 |
11 |
朱福康,江吉喜,郑新江,罗敬宁;沙尘暴天气研究现状和未来[J];气象科技;1999年04期 |
12 |
;新书架[J];气象;2010年01期 |
13 |
李建芳,李建军,吴宇华,孟妙志,高菊霞;2000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初探[J];陕西气象;2001年01期 |
14 |
曾庆存;董超华;彭公炳;赵思雄;方宗义;矫梅燕;林朝晖;杨忠东;孙建华;张鹏;张时煌;邵亚平;马岚;胡非;赵琳娜;;沙尘暴监测、预报和预警综合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奖励;2008年06期 |
15 |
杨文民,景升琦;台风倒槽中气旋产生的机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16 |
刘树华, 刘新民,高尚玉;沙尘暴天气成因的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
17 |
翟国庆,孙淑清,高坤,俞樟孝;区域沙漠对气旋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6年01期 |
18 |
徐启运,尹宪志,张定全,董安祥,罗开照;西北地区强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方案[J];甘肃气象;2001年02期 |
19 |
刘瑞芝;气旋形成与扰动发展机理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1985年01期 |
20 |
Izuru Takayabu;由于涡旋耦合迅速生成的气旋[J];海洋预报;198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