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雨量在城市内涝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摘要】:以太原市历史上的10次城市积水过程资料以及2005年8月16日典型暴雨沥涝个例为基本试验数据,在37°47′~38°00′N,112°28′~112°36′E试验区域内,剖分为1×1km2的规则网格,中心城区再一分为四,网格面积为0.25km2,共计477个规则网格。分别用细网格雨量法、二次曲面法、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面雨量为初值带入太原市城市沥涝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发现:采用泰森多边形法时,在59个积水区中,97%分布在3级以上易积水区域;80%的积水误差≤0.10m;有12个积水区误差在0.10~0.20m之间,占20%。采用细网格雨量法时,98.5%分布在3级以上易积水区域;83.1%的积水误差≤0.10m;有10个积水区误差在0.10~0.20m之间,占16.9%,没有超过0.20m的计算误差。二次曲面法和细网格雨量法模拟效果不差上下,且在0.15~0.20m绝对误差级别中,细网格雨量法绝对误差更小一些。模拟结果表明,细网格雨量法应用在太原城市沥涝模型中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预测精度。2008年汛期,以细网格雨量法输出的面雨量数据作为太原城市沥涝模型的初值,较为准确的预报了2008年6月28日发生在太原城区的短时暴雨积水。
|
|
|
|
1 |
董官臣,冶林茂,符长锋;面雨量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00年01期 |
2 |
郁淑华;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J];四川气象;2001年03期 |
3 |
吴兴国,苏荣在;郁江南宁17场洪水之合成面雨量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2年02期 |
4 |
马文彦,张礼平;η坐标模式在长江五大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J];湖北气象;2002年02期 |
5 |
孙崇智,郑凤琴,林开平;南宁致洪暴雨面雨量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2期 |
6 |
韩贵香,朱秀红;县域面雨量估算方法探讨[J];山东气象;2004年02期 |
7 |
秦承平,居志刚;清江和长江上游干支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湖北气象;1999年04期 |
8 |
王承伟,李帅,许秀红;黑龙江省降水分县指导预报与面雨量预报方法及网络传输[J];黑龙江气象;2000年04期 |
9 |
布亚林,张金彬,黄真文,杜滨鹤,孙日丁,芦阿咪;淇、卫河流域面雨量预报[J];河南气象;2002年04期 |
10 |
王新龙,胡欣,尤凤春;2002年7~8月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的误差分析[J];气象;2003年06期 |
11 |
林开平,孙崇智,郑凤琴,李宇中;丘陵地区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J];气象;2003年10期 |
12 |
任丽伟,李喜平,李自英;鹤壁区域面雨量及其与致洪的关系[J];河南气象;2003年01期 |
13 |
孙永罡,李帅,白人海,王明洁,姜荣;面雨量分析和预报技术改进[J];黑龙江气象;2000年S1期 |
14 |
丁太胜,刘惠敏;汛期强降水面雨量分析和预报[J];气象科学;2003年03期 |
15 |
周筱兰,张礼平,王仁乔,顾永刚;应用最优化订正法制作长江上游面雨量预报[J];气象;2003年03期 |
16 |
赵艳丽;哈拉沁沟流域面雨量短期预报方法研究[J];内蒙古气象;2003年03期 |
17 |
周涛;贵州汛期河流面雨量的气候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4年03期 |
18 |
陈丽娟,张培群,赵振国;松嫩辽流域夏季面雨量预测因子探讨[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5期 |
19 |
苗爱梅;郭玉玺;武捷;赵彩萍;刘秀春;贾利冬;秦爱民;李智才;;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方法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1期 |
20 |
李飞,于庆学;四大流域面雨量监控预报系统[J];河南气象;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