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暴雨的时空分布及流型配置
【摘要】: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山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低空急流与山西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关系,发现:(1)1957~2008年山西境内共出现876个暴雨日,其中夜发性暴雨占总暴雨日数的52.7%,暴雨日仅有1站暴雨出现的占总暴雨日数的46.7%;山西暴雨最早发生在4月,最迟发生在10月,发生在7—8月的暴雨日数占总暴雨日数的76.3%;山西暴雨的地域分布具有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2)1957~2008年的192个区域性暴雨日、118个大暴雨日、10个特大暴雨日,有偏南风(或偏东风)最大风轴相伴出现的分别有165次、110次、10次,分别占其总次数的86%、93.2%、100%,表明其预示性极强。(3)山西的大暴雨,当有台风介入时,台风一般沿25°N以南西行,在其北侧与副高之间形成强的东到东南风带,经鄂西北、豫西一带受西风槽或高原低值系统前部的偏南气流阻挡折向西北使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形成中尺度低空西南急流。(4)当无台风介入时,热带辐合区一般在17°N以南,高原低值系统活跃,副高与高原低值系统之间形成的天气尺度西南低空急流常常伸向黄河中游,大暴雨的落区主要在太原以南地区。(5)根据高低空急流的位置以及有无台风介入归纳出的6种大暴雨预报模型基本含盖了山西大暴雨的落区与中低空急流的关系,但中、低空急流的类别、位置不同以及经向副高、纬向副高、500hPa急流、西风槽、高原槽和台风等的不同配置,可使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不同。
|
|
|
|
1 |
唐洁;曹明会;周静;;高要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
2 |
顾欣;田楠;潘平珍;;黔东南暴雨气候特征及其地形影响[J];气象科技;2006年04期 |
3 |
胡伯威;准平衡次天气尺度低空急流附近的地转偏差[J];大气科学;1988年01期 |
4 |
黄安丽
,高坤;对流层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动力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2年03期 |
5 |
陈玉春,钱正安;夏季青藏高原地形对其东侧低空急流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1993年03期 |
6 |
王强;朱平;王邦中;蒋瑞宾;;黑河地区夜间低空急流和冷泄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1995年03期 |
7 |
陈静,李川,谌贵珣;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J];气象;2002年08期 |
8 |
刘志刚;胡好莉;;2005年7月16日讷河暴雨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年02期 |
9 |
张柽柽;胡明宝;邓少格;程婷;;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暴雨与低空急流关系的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1期 |
10 |
杨义碧;;日本近年来关于梅雨结构和机制的研究[J];气象科技;1974年07期 |
11 |
L.W.尤西林尼;D.R.约翰森;高良成;;对流层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强对流风暴发展的关系[J];气象科技;1980年S4期 |
12 |
孙淑清;东亚大尺度低空急流的背景流场与东半球的越赤道气流[J];气象学报;1986年01期 |
13 |
黎清才;一次天气尺度低空湿急流的分析[J];山东气象;1987年01期 |
14 |
斯公望;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2期 |
15 |
马林;;高原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一)[J];青海气象;1995年01期 |
16 |
罗喜平;贵州省1995-05-02暴雨的成因分析[J];贵州气象;1996年02期 |
17 |
汤绪,俞亚勋,李耀辉,张存杰;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与低空急流[J];高原气象;2004年06期 |
18 |
李菁,黄明策,姚才,卢伟萍;引起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低空急流分析[J];广西气象;2005年01期 |
19 |
李建辉;登陆台风周围的低空急流[J];气象;1980年08期 |
20 |
施其仁
,张云鸾;夏季低空急流形成与温湿场关系的初步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