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0623北京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及成因初探

赵玮  付宗钰  
【摘要】:2011年6月23日下午到夜间,受蒙古东移低涡天气过程影响,北京地区出现了强雷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大暴雨标准。此次大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短历时和高雨强等特点。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自动站、多部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观测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讨论,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东移的蒙古低涡是6月23日北京地区大暴雨的主要的高空大尺度影响系统,北京处于低涡前部的动力不稳地区域。地面北京受弱低压控制,北部为高压带,北京地区处于高压底部偏东气流控制中。地面低压辐合区配合高空东移的横槽,将产生明显上升运动;同时,地面偏东风有利于近地面层水汽的输送,有利于大降水的产生。综上,大尺度环境条件有利于暴雨的发生。(2)低涡前部的对流云图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一条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回波。这条带状回波上有多个发展旺盛的β和γ中尺度对流单体呈组织化的排列,向东南方向移动,给北京地区造成强降水。(3)带状回波南部的一中尺度对流单体,在移动到西南山前的门头沟、石景山交界处发展起来,最大回波强度达到70dBz,受到低层偏东风的影响,在石景山地区停滞近半个小时,是造成石景山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最主要中尺度对流单体。地面石景山模式口自动站产生了5分钟23.9mm的雨强,16-17时小时降水量达128.9mm。(4)通过地面自动站资料的分析,在丰台、石景山、海淀与门头沟交界处可见明显的风向辐合,这可能是一中尺度辐合系统,也可能与偏东气流在西南部山前迎风坡产生辐合有关。(5)地形对此次局地的强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燕平;田秀霞;赵规划;单铁良;程锦霞;王颖;董羽仑;惠付梅;;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8年08期
2 肖红茹;顾清源;何光碧;王瑾;;一次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机制探讨[J];暴雨灾害;2009年01期
3 许美玲;段旭;张腾飞;杨明珠;;低纬高原地区一次罕见大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6年02期
4 谢义明,周国华,徐双柱;长江下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分析[J];气象;2005年11期
5 尹承美;杨芙蓉;刘爱梅;卓鸿;;济南市“7·18”大暴雨成因的中尺度分析[J];山东气象;2007年04期
6 ;岳阳地区大暴雨及连续暴雨过程分类分析[J];大气科学;1976年01期
7 王秀为,马星芬,蔡广美;利用《地市台微机天气形势客观分析系统》分析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体会[J];山西气象;1997年04期
8 林毅;刘铭;刘爱鸣;;高低空急流在闽西北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06年04期
9 吕校华;彭双姿;刘前初;钟伟业;周丽琼;戚平;;邵阳“6·25”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S2期
10 卢璐;杨静;;贵州夏季大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9年03期
11 张洪卫;张立清;王军民;陈金光;岳义军;宿秋兰;;2009年5月9~10日鲁西北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12 杨金玲;高峰;张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诊断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13 白玉兰;张传伟;徐明时;刘刚;;鹤岗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1年02期
14 金良浩;刘芳;王能根;彭习灿;;2005年6月27日咸宁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J];湖北气象;2006年01期
15 刘运成;;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J];四川气象;2006年02期
16 迟竹萍;李昌义;刘诗军;;一次山东春季大暴雨中螺旋度的应用[J];高原气象;2006年05期
17 何丽萍;;对流层高低层大风核东传对大暴雨的预示作用[J];科技通报;2007年03期
18 商兆堂;濮梅娟;蒋名淑;;盐城市发生大暴雨的天气类型分析[J];气象科学;2007年04期
19 吴华洪;曾维英;;六盘水市2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贵州气象;2007年04期
20 党红梅;占世林;;Q矢量在陕南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分析应用[J];陕西气象;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玮;付宗钰;;0623北京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及成因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2 程航;;大连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3 程航;;大连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京英;高安春;李秉文;朱义青;;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沈伟;徐虹;丘文先;徐春阳;张莹;赵燕华;;春季宿迁地区一次罕见的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刘兵;陈静静;姚蓉;陈明;;湖南“6.19”大暴雨过程地面中尺度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陈静静;姚蓉;陈红专;尹忠海;陈德桥;;湖南6·19大暴雨过程MCS的环境流场特征及动力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谢小敏;王明洁;胡娟;;深圳市前汛期西风带大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张树民;彭小燕;缪明榕;缪燕;林应;;“110713”江苏梅雨锋大暴雨综合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顾忠良;;090730大暴雨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虎;局地暴雨中的自组织过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慕建利;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张立祥;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郭敬天;海雾形成与发展机制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冯伍虎;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和机理的非静力数值模式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汤杰;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涡旋结构与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辛晓歌;近四十年中国东部春末气候年代际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梁佳;季风涡旋对台风生成和路径突变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鹏远;黄海海雾的观测和基于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刘娜;南大洋夏季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花;2010年6月14~15日福建暴雨背景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杨波;鲁中地形影响中尺度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赵玮;北京地区夏季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环境条件的观测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4 胡燕平;沙澧河流域大暴雨的诊断分析与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田秀霞;一次华北低涡大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王欢;“8.16”华北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张晓美;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与诊断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王微;中国东部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和中尺度对流涡旋的特征[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李佳颖;华南地区暖季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培;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及其垂直运动的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6年深圳市气候公报[N];深圳特区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白杰;运筹帷幄 彰显本色[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3 李灿 刘立成;抗洪服务展成果[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受访人: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常国刚 采访人 本报记者 谈媛 通讯员 占明锦 中国天气网编辑 叶海英;气象不完美,有遗憾才深刻[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记者 朱广菁;气象专家为农业生产提两点建议[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李晔;铸就铜墙铁壁[N];中国气象报;2002年
7 杨绮薇;“非典”肆虐 不改本色[N];中国气象报;2003年
8 陈磊 王德英;“973”成果汛期发挥作用[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杨绮薇;“浣熊”余威致暴雨 根据预报炸坝泄洪[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蒲希;优质气象服务为福城添“福”[N];中国气象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