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apes中尺度模式的FY-2卫星TBB亮温数值模拟
【摘要】:在Grapes模式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利用RTTOV辐射传输模式可以进一步模拟卫星TBB亮温,这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因为卫星资料直接同化需要利用辐射传输模式(如RTTOV)作为观测算子,提高卫星TBB亮温正演模拟效果,对卫星资料的直接同化有积极意义。其二,TBB亮温的正演模拟涉及云和大气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其模拟效果可以作为数值模式预报能力的综合体现,将模拟的TBB亮温和观测进行对比,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模式对天气系统位置以及发生、发展的模拟偏差。FY-2静止卫星目前在轨运行有FY-2D/E两颗星,将来还会有新的卫星发射计划。虽然FY-2的观测通道相对较少,并且主要是红外和水汽通道,但是其观测信息中包含了丰富的云和温度、水汽的信息,时空分辨率很高,在天气预警和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Grapes中尺度模式已经业务运行了多年,Grapes-3dvar系统已经具备卫星资料直接同化的能力,但是还没有开发FY-2的同化模块。本文的工作可以作为FY-2TBB亮温同化观测算子正演模拟试验,同时也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模拟结果检验Grapes中尺度模式的模拟效果。本文利用Grapes中尺度模式的预报结果以及RTTOV辐射传输模式对FY-2的TBB亮温进行了模拟。为了改进云区的模拟效果,首先对云参数进行诊断分析,对2009年8-9月的检验结果表明,Grapes中尺度模式具备一定的云的模拟能力,随着预报云量的增加,误差减小。在云参数诊断的基础上,建立了FY-2TBB模拟方案,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实时预报结果表明Grapes中尺度模式可以较好的模拟出主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及其发生和发展。本文的研究发现:云参数对FY-2TBB亮温的模拟有很大影响;Grapes中尺度模式具备一定的云参数模拟能力,基于Grapes模式的模拟结果以及RTTOV辐射传输模式,可以较好的模拟出亚运期间FY-2D亮温。
|
|
|
|
1 |
程麟生;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高原气象;1999年03期 |
2 |
刘奇俊,胡志晋;中尺度模式湿物理过程和物理初始化方法[J];气象科技;2001年02期 |
3 |
李锁锁,吕世华,高艳红,张宇;模式水平分辨率对祁连山区降水模拟影响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5年04期 |
4 |
彭菊香;沈桐立;朱伟军;沈新勇;孙桂平;;中尺度模式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及同化试验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5 |
王珏;寿绍文;张家国;毛以伟;;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建立暴雨落区潜势预报[J];暴雨灾害;2010年04期 |
6 |
R.A.Anthes;吕越华;郭肖容;;宾州/NCAR中尺度模式在天气、中尺度气象和气候研究中应用近况[J];气象科技;1991年01期 |
7 |
黄跃荣;德国天气局中尺度模式的总结和展望[J];海洋预报;1994年02期 |
8 |
田刚;袁杰;罗剑琴;陈良华;李波;;MM5模式在三峡工程大风预报中的应用及检验分析[J];暴雨灾害;2009年02期 |
9 |
翟菁;周后福;张建军;黄勇;;基于指标叠套法的安徽省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
10 |
郭肖容;;高分辨率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的进展[J];气象科技;1990年02期 |
11 |
孙爱东,徐玉貌;中尺度模式湍流参数化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2 |
张迎新;张守保;;华北平原回流天气的结构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3 |
赵鸣;周炜丹;陈潜;汤剑平;;中尺度模式中辐射作用的敏感性试验[J];气象科学;2006年01期 |
14 |
胡雯;黄勇;翟菁;;中尺度模式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识别云降水方法[J];气象科技;2007年04期 |
15 |
S.Bodin;胡圣昌;;甚短期预报——观测、方法和系统[J];气象科技;1984年06期 |
16 |
李毓芳;高坤;黄安丽;;中尺度模式在梅雨暴雨预报中的初步试验[J];科技通报;1985年03期 |
17 |
覃丹宇,沈桐立,丁治英,徐国强;中尺度数值模式的自适应网格设计[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8 |
安兴琴,陈玉春,吕世华;中尺度模式对冬季兰州市低空风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2年02期 |
19 |
张万诚;郑建萌;肖子牛;周秀美;;具有变分同化的η中尺度模式对2002年云南汛期降水的预报检验[J];气象科学;2007年03期 |
20 |
Akihide Segami;Kazuo Kurihara;Hajime Nakamura;Mitsuru Ueno;Isao Takano;Yasuo Tatsumi;苏晓冰;;日本中尺度谱模式介绍[J];气象科技;199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