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岳江朱彬  
【摘要】:通过对大同市2006-2009年降水pH值与气象常规数据及PM10质量浓度统计分析,得出结论:PM10质量浓度与降水pH值秋冬季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9(通过0.02显著性水平检验)、夏季为弱负相关,春季大风期为弱正相关,非大风期呈弱负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同春季大风日较多,风力作用导致内蒙碱性沙尘成为气溶胶主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降水pH值以及酸雨频率;夏季大风日较少,PM10主要来源为工业酸性污染物,降水偏弱酸性;秋冬季节进入采暖期,稳定的气象条件和采暖燃煤、工业生产使得酸性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导致酸雨酸雪。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安俊琳;杭一纤;朱彬;王东东;;南京北郊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2 宁海文,吴息;西安市区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J];陕西气象;2005年02期
3 张养梅;颜鹏;杨东贞;王淑凤;汤洁;俞向明;马千里;;临安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季节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5期
4 杨溯;张武;韩晶晶;李丽;史晋森;;上海市浦东新区秋冬季黑碳气溶胶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邱玉珺;牛生杰;沈建国;;内蒙古沙地和草地环境下近地面PM10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1期
6 张素琴;魏祥庆;;乌拉特中旗器测能见度与PM_(10)变化关系[J];内蒙古气象;2010年03期
7 沈振兴;李丽珍;杜娜;张婷;曹军骥;李旭祥;朱崇书;;西安市春季大气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及其水溶性组分的特征[J];生态环境;2007年04期
8 刘玉芝;潘多俊;;温度和质量浓度对硫酸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光学;2010年02期
9 汪自军;陈圣波;吕航;韩念龙;;大气臭氧不同量纲之间的转换[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10 康富贵;李耀辉;;2010年春季民勤沙地近地面沙尘气溶胶浓度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11 刘新春;钟玉婷;何清;艾力·买买提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暴过程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沙漠;2011年06期
12 刘毅,周明煜;北京沙尘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及其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2期
13 漏嗣佳;朱彬;廖宏;;中国地区臭氧前体物对地面臭氧的影响[J];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14 刘新春;钟玉婷;何清;艾力·买买提明;杨兴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PM_(10)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沙漠;2011年02期
15 徐鑫强;王鑫;黄建平;;张掖及兰州榆中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J];高原气象;2011年01期
16 雷洋;袁九毅;奚晓霞;刘远永;仝纪龙;;兰州市春季沙尘气溶胶的监测与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17 姚青;张长春;樊文雁;黄鹤;;天津冬季大气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J];气象科技;2010年06期
18 江伟;李心清;曾勇;黄荣生;谭凌;彭艳;闫慧;程建中;;贵州省遵义市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J];地球化学;2009年04期
19 樊文雁;胡波;王跃思;王式功;孙扬;;北京雾、霾天细粒子质量浓度垂直梯度变化的观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6期
20 程穆宁;牛生杰;郝丽;尔登图;王敏;;内蒙古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中风速廓线及PM_(10)的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江;朱彬;;大同市降水pH值与PM_(10)质量浓度相关性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于波;蒲维维;张明英;;北京地区降雪的pH值差异成因初步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3 朱宪春;乐群;;上海市PM_(10)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何清;刘新春;周永东;艾力·买买提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PM_(10)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文静;丁琦;;西安市PM_(10)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6 王毅力;李炯;陈圆;;北京市大气PM_(2.5)的理化特性与分形分析[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牛彧文;;降水对大气细粒子的去除作用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何炳文;郭蓉芳;佘高杰;;2006年9-10月常德市太阳山大气中PM10气溶胶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王红磊;朱彬;康汉青;沈利娟;潘晨;;南京市城市不同功能区PM_(10)和PM_(2.1)的季节变化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开燕;王雪梅;张仁健;朱建军;;北京市冬季气象要素对气溶胶浓度日变化的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牛生杰;沙尘气溶胶微结构及其对降水影响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凯华;南京冬季雾天PM_(10)、PM_(2.5)中PAHs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陈兵;松嫩平原西部碱尘暴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黄柏良;城市通风及其影响城市热岛效应与空气质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磊;中韩联合监测沙尘暴[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记者 王丽敏;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N];抚顺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