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带季节雨林林内近地层湍流特征

谭正洪  张一平  宋清海  姚玉刚  于贵瑞  孙晓敏  
【摘要】:本文利用高频响应(10Hz)的三维超声风速仪(CSAT3)和红外气体分析仪(Li-7500)在热带季节雨林中4.2m高度4年持续监测的数据探讨了林内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特征。主要的研究发现有:林内近地层的风速增量频率分布与自由大气中的监测结果相类似,表现为大尺度近似正态分布,小尺度近指数延展。昼间的湍流能谱能近似的遵循K41的预测,有相对明显的惯性子区间,在双对数坐标下,惯性子区间直线的斜率近-2//3。夜间的湍流能谱则明显的偏离了-2/3预测,并且在垂直方向上最为明显。造成该湍流能谱特征的主要原因被推测为局地各向同性已经无法维系。不论是在不稳定,还是稳定状态下,通量-方差关系可以很好的被1/3方程所拟合,但是拟合的参数与Kansas实验中的结果差别较大。湍流碳通量为双峰曲线,其次峰的出现被认为与地形造成的局地环流有关。湍流潜热传输明显大于显热传输。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即使是在风速极小的静风区热带雨林林内近地层,湍流传输也是主要物质和能量传输方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玉基;杨庆山;杨娜;李波;陈波;;北京气象塔湍流风速谱的统计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11期
2 沃鹏,张霭琛;寒潮冷锋过境期间湍流特征量及其谱分析[J];大气科学;1999年03期
3 张霭琛,陈家宜,林雪兰,崔艳;绿洲和戈壁近地层大气湍流结构[J];高原气象;1994年03期
4 李家伦,洪钟祥,罗卫东,李爱国,赵翼浚;青藏高原改则地区近地层通量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1999年02期
5 屈玉;安俊岭;周慧;叶小峰;;全边界层选用相似理论对O_3、NO_x浓度及沉降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年04期
6 缪启龙;温雅婷;何清;李兰兰;王晶;;沙漠腹地春夏季近地层大气湍流特征观测分析[J];中国沙漠;2010年01期
7 吴彬贵;张宏升;王兆宇;朱好;解以扬;;平流雾过程湍流微结构与能量输送的分析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兴生,苏俊;大气边界层中强风结构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4年14期
9 陈德兴;陶炳炎;崔永丽;;小麦群体空气动力学特征和水平脉动风速湍流统计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1988年04期
10 卜凡君;刘颖;;通辽近地层风速变化浅析[J];内蒙古气象;2008年02期
11 苏红兵,洪钟祥;北京城郊近地层湍流实验观测[J];大气科学;1994年06期
12 章小平,吕乃平,周明煜;边界层大气水平风速低频谱的垂直分布特征[J];大气科学;1987年01期
13 赵鸣,江静,苏炳凯,符淙斌;一个引入近地层的土壤一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模式[J];大气科学;1995年04期
14 汤剑平,苏炳凯,江静,赵鸣,潘益农,符淙斌;一个引入近地层的区域气候模式[J];大气科学;2001年02期
15 王琪,廉毅,涂钢;长春近地层空气CO_2浓度变化特征的观测与分析[J];吉林气象;2004年04期
16 К.Я.孔德拉季耶夫 ,戴国良;CO_2与气候观测和数学模拟数据[J];地理科学进展;1987年04期
17 马建民;;春季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几个近地层物理特征[J];新疆气象;1990年04期
18 赵冬梅;杨林;徐少林;;东胜近地层高空风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8年01期
19 邱海涛;穆文奎;江滨;;呼和浩特2009年近地层风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0年05期
20 陈万隆;近地层混合长模式的理论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正洪;张一平;宋清海;姚玉刚;于贵瑞;孙晓敏;;热带季节雨林林内近地层湍流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徐安伦;李建;孙绩华;刘劲松;赵晓红;;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能量交换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3 邓奕;范绍佳;;沿海大气稳定度分类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分类标准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万齐林;;一个确定大气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的方案及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夏冬;莫伟强;;东莞市近地层臭氧污染预警初步探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姚玉刚;张一平;于贵瑞;沙丽清;谭正洪;;热带季节雨林近地层CO_2堆积成因的气象因子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宋丽莉;毛慧琴;汤海燕;刘爱君;;广东沿海近地层大风特性的观测分析[A];2004全国结构风工程实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世成;周嘉陵;;工程气象保障近地层风廓线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何清;李祥余;艾力·买买提明;李帅;李红军;;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过境时近地层廓线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宋丽莉;秦鹏;黄浩辉;刘爱君;植石群;;复杂山地近地层大风特性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屹雄;非均匀下垫面近地层风动力降尺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肖霞;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荒草地湍流和湍流能量传输特征及能量平衡状况[D];兰州大学;2011年
3 鲍婧;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近地层陆气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涂钢;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5 黄艳松;基于浮标观测资料的海气通量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6 徐宏辉;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和无机组分的特征及其来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岳高伟;热扩散、热对流对风沙运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陈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夏季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和输送特征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李国栋;兰州城市气候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陈士凌;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肖塘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李振杰;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风温湿廓线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程穆宁;沙漠地区春季近地层气象要素分布规律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温雅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湍流特征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凌肖露;沙尘气溶胶对中国半干旱区近地层气象要素影响的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建磊;上海市近地层臭氧浓度时间序列混沌预报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江良;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近地层地—气能量交换和湍流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李兰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通量特征与空气动力学参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周梅;一次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海;为霜鸣不平[N];中国气象报;2001年
2 郑菲;臭氧浓度变化影响农作物生产[N];中国气象报;2007年
3 魏静王进;六名专家现场谈“拉尼娜”[N];消费日报;2008年
4 朱芙蓉;冻雨:让我们重新认识你[N];科技日报;2008年
5 徐仁吉;干雪与湿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杨健;“熊猫”气象站落户南极[N];人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N];中国气象报;2004年
8 陆龙骅;南极中山站大气科学考察取得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兵 通讯员 胡正;好雨洒黄山 防火于未“燃”[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李忠东;花香鸟语报天气[N];大众科技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