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丽魏鸣潘佳文陈祺  
【摘要】: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是最具破坏性的海洋-大气系统,总是伴随狂风暴雨,其引起的沿海强风暴和海上巨浪给沿海地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对海上交通运输、军事活动、海洋工程和渔业都带来严重的影响。2008年08年28日22时,在福建省福清市东瀚镇登陆,登录时中心气压975hPa,中心最大风速12级,受到08年第八号台风"凤凰"影响,7月28日至31日,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广东东部、江西安徽南部、江苏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范围暴雨或大暴雨,其中台湾、福建大部、浙江东部、广东东部地区降水量达到120-250mm,部分地区超过500mm。本文对于此次台风造成的苏皖浙地区的暴雨进行了实况分析:"凤凰"减弱为热带低压后,水汽丰沛的云系一直在安徽境内盘旋,此时正好有华北低槽东移的小股冷空气渗透,再遇上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加强了雨势,造成持续强降水。并利用NECP1°×1°的6h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对2008年7月28~31日"凤凰"台风低压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海平面气压场(984hPa)以及风场(27m/s)与实况的中心气压975hPa,中心最大风速33m/s吻合较好;模拟的降水落区及降水量与实况比较接近;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辐合上升区,而对流层高层为辐散区,导致强烈的抽吸效应,对流云团得以发展。通过雷达多普勒速度分析,发现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雷达回波变化,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作用;通过模拟分析可以知道:此次苏皖浙暴雨主要是垂直运动触发不稳定层结,28日12时表现为对流层中层不稳定,东南急流源源不断的把水汽和能量输送到苏皖西南部,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聚集。在29日00时,垂直运动的迅速发展触发了对流,造成了此次苏皖浙地区的暴雨。通过此次模拟分析,也可以说明WRF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此次台风登录过程,并且对其造成的暴雨,雨带雨量的模拟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晓燕;景德镇市“97-11-25”大暴雨初步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1998年03期
2 何明琼,熊传辉,曹玉华,吴桂玲,饶传新;1998年汛期湖北省大暴雨过程干线空间分布特征[J];湖北气象;1999年02期
3 李银娥,钱兆熊;1999年湖北省梅雨期首场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湖北气象;2000年03期
4 黄成亮,张卫,李庆,李民;“9.18”四川盆地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J];气象;2002年08期
5 郭荣芬,鲁亚斌,李自顺;“99.5.7”昆明大暴雨分析[J];气象科技;2004年02期
6 ;武汉市在六月份的大暴雨中出现了罕见的酸雨现象[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3年15期
7 韩吉健,于洪运,李守智;复州湾盐场大暴雨成因分析和预报[J];辽宁气象;2001年01期
8 康岚顾,顾清源,蒲吉光;一次低能大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02年05期
9 ;大暴雨中,江西坚强屹立[J];大江周刊(焦点);2010年07期
10 吴蓁,王蕊,李飞,乔春贵;2000年夏季河南大暴雨的预报特征[J];河南气象;2001年03期
11 陈静,李川,谌贵珣;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J];气象;2002年08期
12 郑燕;亓翠芸;王西磊;;莱芜“0184”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当代生态农业;2008年Z1期
13 宫德吉,孟亚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成灾暴雨的形成机制[J];内蒙古气象;1997年06期
14 王怀俊,刘爱鸣,陈世阳,黄东兴;闽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1999年12期
15 高前吉;;大、暴雨分析与预报[J];干旱气象;1979年05期
16 张桂华,张志秀,张治,于敏;2003年7月27日齐齐哈尔地区大暴雨成因分析[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4年02期
17 ;“结”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1976年08期
18 李向红,孙莹,吕小艳,纪英;桂林“96.4”大暴雨成因分析[J];广西气象;1997年S1期
19 牛叔超,朱桂林,刘月辉;致洪大暴雨的风险评估及气象效益[J];气象科技;2000年01期
20 张经珍,侯淑梅,张洪卫,郝家学;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山东“99.8”大暴雨的影响[J];气象;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魏鸣;潘佳文;陈祺;;WRF对“凤凰”台风造成的苏皖浙大暴雨数值模拟及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陈训来;陈元昭;张蕾;王明洁;谢坤;;热带风暴“天鹅”大暴雨数值模拟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陈爱玉;陈铁;林应;张树民;缪燕;吴彩霞;;0908台风“莫拉克”引发南通大暴雨的成因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建明;张育萍;;江苏张家港市梅雨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玉娥;刘莹;高万泉;;保定市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李聪;李正金;张婷婷;;南京市2011年7月18日大暴雨天气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惠娟;陈锋;董美莹;朱炎;;WRF模式对一次东风低空急流暴雨预报检验[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8 李燕;邹耀仁;胡筱敏;叶成志;;辽东半岛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及物理结构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齐丹;赵鲁强;杨晓武;;2009年7月初珠江流域暴雨致洪成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田刚;;三峡区间一次大暴雨的综合分析[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鹏远;黄海海雾的观测和基于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吴伟;基于CloudSat及MODIS卫星云产品对GRAPES全球模式和WRF模式云微物理方案的对比检验[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亦平;台风外围强暴雨的发生发展及其增强和维持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钟水新;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慕建利;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立;2007年7月7日南京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夏冠聪;一次江淮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刘运成;川北“05.7.18”大暴雨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4 袁媛;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与初步同化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尹瑞雪;城市冠层参数化在WRF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王淑云;干侵入在环渤海地区秋季暴雨中的作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李嘉鹏;WRF模式对我国东南地区的短期降水集合预报试验[D];南京大学;2012年
8 李健群;基于WRF模式的下击暴流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高洋;WRF模式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极端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李宁;云迹风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及在台风预报试验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卢宪梅 李佳旭;争锋大暴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实习记者 刘杰 特约通讯员 金平;我市出现1996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大暴雨 这个周末还是雨水相伴[N];廊坊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宁成贤 记者 周爱明;降水100毫米,大暴雨考验南京城[N];南京日报;2011年
4 金寒梅;城市化要给暴雨留足空间[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记者 柳德新 实习记者 邹靖方;湘江中下游、资水上游普降大暴雨[N];湖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金卓颖 孙惠楠;我省出现今年范围最大暴雨[N];贵阳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洁 颜昕 向德龙 通讯员 杨玲;敢叫天公重抖擞[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通讯员 李定安 周义兵;“7·18”大暴雨洪峰调度中彰显气象预报魅力[N];安康日报;2010年
9 记者 付丹 通讯员 胡雪媛 刘海林 黄晶;新一轮强降水来袭我州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N];团结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杜兴旭;绥阳县安全转移千余受灾被困群众[N];贵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