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是最具破坏性的海洋-大气系统,总是伴随狂风暴雨,其引起的沿海强风暴和海上巨浪给沿海地区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对海上交通运输、军事活动、海洋工程和渔业都带来严重的影响。2008年08年28日22时,在福建省福清市东瀚镇登陆,登录时中心气压975hPa,中心最大风速12级,受到08年第八号台风"凤凰"影响,7月28日至31日,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广东东部、江西安徽南部、江苏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范围暴雨或大暴雨,其中台湾、福建大部、浙江东部、广东东部地区降水量达到120-250mm,部分地区超过500mm。本文对于此次台风造成的苏皖浙地区的暴雨进行了实况分析:"凤凰"减弱为热带低压后,水汽丰沛的云系一直在安徽境内盘旋,此时正好有华北低槽东移的小股冷空气渗透,再遇上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加强了雨势,造成持续强降水。并利用NECP1°×1°的6h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对2008年7月28~31日"凤凰"台风低压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海平面气压场(984hPa)以及风场(27m/s)与实况的中心气压975hPa,中心最大风速33m/s吻合较好;模拟的降水落区及降水量与实况比较接近;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辐合上升区,而对流层高层为辐散区,导致强烈的抽吸效应,对流云团得以发展。通过雷达多普勒速度分析,发现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雷达回波变化,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作用;通过模拟分析可以知道:此次苏皖浙暴雨主要是垂直运动触发不稳定层结,28日12时表现为对流层中层不稳定,东南急流源源不断的把水汽和能量输送到苏皖西南部,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聚集。在29日00时,垂直运动的迅速发展触发了对流,造成了此次苏皖浙地区的暴雨。通过此次模拟分析,也可以说明WRF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此次台风登录过程,并且对其造成的暴雨,雨带雨量的模拟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
|
|
1 |
谢晓燕;景德镇市“97-11-25”大暴雨初步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1998年03期 |
2 |
何明琼,熊传辉,曹玉华,吴桂玲,饶传新;1998年汛期湖北省大暴雨过程干线空间分布特征[J];湖北气象;1999年02期 |
3 |
李银娥,钱兆熊;1999年湖北省梅雨期首场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湖北气象;2000年03期 |
4 |
黄成亮,张卫,李庆,李民;“9.18”四川盆地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J];气象;2002年08期 |
5 |
郭荣芬,鲁亚斌,李自顺;“99.5.7”昆明大暴雨分析[J];气象科技;2004年02期 |
6 |
;武汉市在六月份的大暴雨中出现了罕见的酸雨现象[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3年15期 |
7 |
韩吉健,于洪运,李守智;复州湾盐场大暴雨成因分析和预报[J];辽宁气象;2001年01期 |
8 |
康岚顾,顾清源,蒲吉光;一次低能大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02年05期 |
9 |
;大暴雨中,江西坚强屹立[J];大江周刊(焦点);2010年07期 |
10 |
吴蓁,王蕊,李飞,乔春贵;2000年夏季河南大暴雨的预报特征[J];河南气象;2001年03期 |
11 |
陈静,李川,谌贵珣;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J];气象;2002年08期 |
12 |
郑燕;亓翠芸;王西磊;;莱芜“0184”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当代生态农业;2008年Z1期 |
13 |
宫德吉,孟亚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成灾暴雨的形成机制[J];内蒙古气象;1997年06期 |
14 |
王怀俊,刘爱鸣,陈世阳,黄东兴;闽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1999年12期 |
15 |
高前吉;;大、暴雨分析与预报[J];干旱气象;1979年05期 |
16 |
张桂华,张志秀,张治,于敏;2003年7月27日齐齐哈尔地区大暴雨成因分析[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4年02期 |
17 |
;“结”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1976年08期 |
18 |
李向红,孙莹,吕小艳,纪英;桂林“96.4”大暴雨成因分析[J];广西气象;1997年S1期 |
19 |
牛叔超,朱桂林,刘月辉;致洪大暴雨的风险评估及气象效益[J];气象科技;2000年01期 |
20 |
张经珍,侯淑梅,张洪卫,郝家学;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山东“99.8”大暴雨的影响[J];气象;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