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南“6.19”大暴雨过程地面中尺度分析

刘兵  陈静静  姚蓉  陈明  
【摘要】:通过对湖南"6.19"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每小时一次地面风场、气压场和水汽压场进行中尺度分析,初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地面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强降水过程随着地面辐合线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地面辐合线的成熟而达到过程雨强最强,随着地面辐合线的消失强降水过程也随之消失。2、6.19大暴雨过程主要受到2条地面辐合线影响。A辐合线对湘西北的强降水做出了主要贡献,B辐合线对湘东北和湘南的强降水做出了主要贡献。3、6.19大暴雨过程的强降雨带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相一致,位置较地面辐合线略偏北。4、地面辐合线的提前识别和发现,对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5、对湖南6.19大暴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2条地面辐合线都初生于山脉地形的北端,沿河谷地带发展成熟,最后又消失于地形作用之下。6、海平面干气压场高、低值中心与水汽压场低、高值中心位置极为吻合,表现出明显的反相位变化趋势。7、湖南6.19大暴雨过程出现的3个大暴雨区域中心位置与海平面干气压场低值中心、水汽压场高值中心位置非常匹配。说明在大气的中低层空间,强降水中心总是同时与一个中尺度的水汽辐合中心相伴随。8、强降水集中区域发生在海平面干气压场低值中心及水汽压场高值中心的边缘区域,即梯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能够很好的指示强降水的落区,可以为预报员制作中尺度的强降水落区预报产品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9、强降水过程出现之前的24-48小时,海平面干气压场低值中心及水汽压场高值中心就已经存在并不断发展。强降水过程最强降水时段大概出现在海平面干气压场低值中心和水汽压场高值中心开始减弱之后的6-14个小时时段。这可以为预报员提前24-48小时时效做出暴雨预报及提前12小时左右发出短时暴雨警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0、将地面风场与海平面干气压场、水气压场综合应用,可以更为准确的把握好强降水过程的落区预报及时效预报,对预报员制作强降水预报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红;陈立德;李大为;刘凯;隋东;;沈阳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逆风区的回波演变[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2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2011年07期
3 陈海涛;廖晶晶;崔修来;孙瑶;;营口一次中尺度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张春艳;陈国勇;;浙江致灾强风暴监测预警系统自动站子系统前期资料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5 马尚芹;袁春;李欢欢;;新余市“5.21”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9期
6 杜惠良;黄新晴;冯晓伟;滕代高;;弱冷空气与台风残留低压相互作用对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J];气象;2011年07期
7 蔡海朝;毛文书;杨群;谢露霞;吕绍鑫;;湘中一次大暴雨天气的综合诊断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强;王中;白莹莹;杜钦;;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尺度诊断分析[J];气象科技;2011年04期
9 王建新;陈海成;赵学东;张启绍;王爱玲;;安阳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机制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0 王月兰;耿爱菊;莫瑶;王培涛;;2010年盛夏一次转折性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1 尹洁;郑婧;张瑛;吴琼;;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J];气象;2011年07期
12 岳彩军;郭煜;寿绍文;曹钰;;螺旋度在我国多种灾害性天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航;;大连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2 程航;;大连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兵;陈静静;姚蓉;陈明;;湖南“6.19”大暴雨过程地面中尺度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盛日锋;王俊;龚佃利;陈西利;;济南7.18大暴雨中尺度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余贞寿;滕卫平;张灵杰;徐亚钦;;一次东南沿海东风波大暴雨中尺度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聪;李正金;张婷婷;;南京市2011年7月18日大暴雨天气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赵玮;付宗钰;;0623北京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及成因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8 张京英;高安春;李秉文;朱义青;;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张树民;彭小燕;缪明榕;缪燕;林应;;“110713”江苏梅雨锋大暴雨综合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伟;徐虹;丘文先;徐春阳;张莹;赵燕华;;春季宿迁地区一次罕见的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勇强;风场扰动激发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汤杰;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涡旋结构与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高洁;高山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融雪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李春虎;局地暴雨中的自组织过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朱立娟;GRAPES短临预报的云初始场形成与雷达VAD质控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玉琪;基于LAPS的上海市中尺度天气分析和同化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唐永兰;不同降水方案和初值对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模拟与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张晓美;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与诊断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4 杨波;鲁中地形影响中尺度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孙靖;北京城区两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观测分析及成因探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李晓容;梅汛期江淮切变线暴雨诊断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胡燕平;沙澧河流域大暴雨的诊断分析与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田秀霞;一次华北低涡大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王欢;“8.16”华北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陈德花;2010年6月14~15日福建暴雨背景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冀鲁;科技创新天地宽[N];中国气象报;2011年
2 连线人 本报记者 李长青;中尺度对流辐合体催生沈阳大冰雹[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北京减灾协会;从城市洪涝中反思些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2006年深圳市气候公报[N];深圳特区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白杰;运筹帷幄 彰显本色[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6 马兴;北京7·10大雨灾害的警示[N];山西科技报;2004年
7 陈祖谋;我市全面部署防汛[N];黄石日报;2007年
8 受访人: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常国刚 采访人 本报记者 谈媛 通讯员 占明锦 中国天气网编辑 叶海英;气象不完美,有遗憾才深刻[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李灿 刘立成;抗洪服务展成果[N];中国气象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陆铭 通讯员 邓红;寻找强对流预报突破点[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