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州市用电需求特性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盛琼  朱晓东  骆丽楠  顾泽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日用电量气象变化率,日最大用电负荷气象变化率,分析了湖州市2006~2008年用电量及最大用电负荷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着重研究了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用电量及最大用电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电量及最大用电负荷表现出以年为周期,稳步递增的趋势,但月差异明显;不同月份不同气象因子对用电量及最大用电负荷的影响各有不同,、与气象因子相关性显著的月份集中在6~10月;在不同温度范围,气温对用电量及最大用电负荷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随着气温变化,用电量和最大用电负荷的变化率最大可达20%;在7月、8月,气温升高1℃时,、的变化最大,可达2%~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娟;周昌云;曹乃和;陈新育;肖霁;周泉;;气象因子对用电量的影响分析及预警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2 彭义峰,陈石忠,叶小峰,邬清元;萍乡市供电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2年03期
3 阎访;陈静;车少静;;石家庄夏季用电量对天气的响应及其预测模型[J];干旱气象;2009年03期
4 刘跃红,司福意,卢学峰,徐传玺,李艳红,赵建忠;焦作市用电负荷气象指数预报方法[J];河南气象;2005年04期
5 李显信;柑桔产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J];广西气象;1983年04期
6 王宏,李霞,李晓兵,喻锋,余弘婧,杨华;中国东北森林气象因子与NDVI的相关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万波;赵伟;;多点气象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远程无线传输[J];今日科苑;2007年12期
8 周永明;王锡良;卿光勇;;大九寨风景区旅游适宜度分析与预报[J];四川气象;2007年02期
9 张金平;孟祥翼;马卫华;王飞;张凤洲;田春娜;;新乡市紫外线辐射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8期
10 任玉忠;董新光;王志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2期
11 慕彩芸;车罡;道然·加帕依;朱晓华;;新疆东疆棉蚜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J];干旱气象;2010年04期
12 徐蕾;姜驰;;徐州市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和PM_(10)浓度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13 许沂金;龙岩地区森林火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J];气象;1984年01期
14 何明峰;县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探讨[J];广西气象;1990年02期
15 王伟;孙智良;于春梅;;运用关联分析和回归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解舒率的影响[J];山东蚕业;1998年02期
16 倪惠,谢静芳;长春市电力负荷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分析[J];吉林气象;2003年02期
17 孙静;阮本清;蒋任飞;许凤冉;;青铜峡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3期
18 王淑云;节江涛;熊险平;燕成玉;;城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空气质量预报系统[J];气象科技;2006年06期
19 潘娅英;陈武;;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科技;2006年06期
20 雷哲;邢用书;徐凤梅;;商丘市紫外线辐射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河南气象;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琼;朱晓东;骆丽楠;顾泽;;湖州市用电需求特性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范玉芬;袁春;;桐乡市最低水位与气象因子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桂红;;金沙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4 高霞;;创建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农作物病虫害等级预测模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康邵钧;徐凤梅;宁德峰;陈新民;;商丘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及与若干气象因子相关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廖国莲;;南宁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肖金香;许晓利;冯敏玉;叶清;李树勇;陈庆;祝必琴;;木本植物物候期对暖冬和冷冬年的响应[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渠翠平;关德新;王安志;金昌杰;吴家兵;王纪军;倪攀;袁凤辉;;科尔沁草甸草地NDVI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何玲玲;陈正洪;;武汉市居民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统计特点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海东;气候变化对我国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胡广义;分布式降雨量估算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沈续雷;气候变化对大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安青;基于遥感方法的新疆积雪覆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文明;基于MODIS大气水汽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隆;青岛市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统计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张远亲;气象条件对上海浦东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及预报[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勇;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南京主城区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勾芒芒;基于BP神经网络的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预测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问晓梅;半干旱地区降露水和蒸发特征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肖彩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磴口绿洲气候变化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葛庆龙;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程涛;基于小波分析的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与气象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晓钟;解读用电负荷量指数[N];中国气象报;2001年
2 程莹;天气:影响供电的重要因素[N];中国气象报;2004年
3 记者 陶健 王琦 王长兴 李蕾;38.7℃!用电负荷创历史最高[N];解放日报;2010年
4 周芳 刘立成;干旱少雨是非典滋生传播的催化剂[N];中国气象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竞 通讯员 张姝丽;京城水电供应有保障[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霍雨佳;相同气温,舒适感为何不同?[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蔡琦聂海峰 通讯员 李云泉;“梅雨”遭遇“没雨”尴尬[N];嘉兴日报;2007年
8 孙国芝;黑龙江森工总局加强有害生物气象监测[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通讯员 黄春生;蚌埠气象助力安全供电[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本报通讯员 陈昌胜;酉阳:服务是事业的生命[N];中国气象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