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摘要】:根据河北省多年冬小麦产量和冬麦区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河北省冬麦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上升0.5℃,春季气温也是升高的,但不如冬季升温明显,平均每10a上升0.3℃;冬小麦产量与冬季、春季降水量相关不明显,而与冬季、春季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呈逐年增加趋势,每10a每公顷约增加1125kg;而气候产量与冬小麦实际单产变化明显不同,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波动性逐年增大,近年每公顷产量波动在300kg左右。从总体看,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每公顷产量减少52.7kg。气温造成小麦产量波动幅度一般在±10%之间,但随着小麦单产逐年提高,气候变暖对小麦单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
|
|
|
1 |
孟宪群;;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0年02期 |
2 |
张淑娜;崔日权;;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12期 |
3 |
王淑香;姚春景;;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分析[J];河南农业;2009年08期 |
4 |
裴洪芹;杜立树;张可欣;吴君;赵桂涛;;气候变化对临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
5 |
代立芹;李春强;姚树然;张文宗;;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03期 |
6 |
孟宪群;;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河北农业;2010年10期 |
7 |
代立芹;李春强;魏瑞江;于长文;;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3期 |
8 |
康西言;李春强;马辉杰;乐章燕;;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8期 |
9 |
李震坤;王云龙;钱艳园;高鹏;;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冬小麦遥感干旱监测[J];北方环境;2011年08期 |
10 |
李志超;;冬小麦越冬死苗原因及防御措施[J];山西农业科学;1984年08期 |
11 |
蒲金涌;姚玉璧;马鹏里;邓振镛;王位泰;张谋草;;甘肃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暖冬现象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
12 |
李晴;李春强;卢建立;甄文超;;河北省两熟产区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3 |
李城德;加强种子工程建设 促进冬小麦生产上新台阶[J];甘肃农业;1998年07期 |
14 |
张贵龙;刘晓迎;王媛;罗长青;焦国辉;王长坤;杨殿林;;豫北地区冬小麦生产对气温变暖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7期 |
15 |
;认识自然 发展小麦生产[J];新农业;1975年Z1期 |
16 |
陶炳炎;汤志成;张定琪;朱益安;;积温对冬小麦茎、叶及生物学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88年02期 |
17 |
李可夫,封世忠,崔刚,曹文成,穆红霞;华池县冬小麦生产制约因素与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1998年01期 |
18 |
丁同华
,龙庆梅
,何永垠
,王华
,张小锋;沿海地区冬小麦生产如何应对冬季气候变暖[J];农业科技通讯;2005年02期 |
19 |
彭立信;;防止小麦分蘖缺位 培育冬前壮苗[J];河北农业科技;1981年06期 |
20 |
王媛,方修琦,徐锬,戴玉娟;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J];资源科学;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