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模糊神经网络在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黄小燕  史旭明  金龙  
【摘要】:论文以1960~2007年共48年6月份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样本为基础,将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作为台风强度,以气候持续预报因子作为模型输入,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试验预报结果表明,对175个独立预报样本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的南海热带气旋强度24小时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3.0m/s。另外,根据相同的热带气旋样本及预报因子,论文还进一步将该预报方法与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气候持续法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气候持续预报方法的预报误差明显偏大,独立样本强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4.5m/s。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刚毅,丁旭羲,赵丽妍;用模糊神经网络自动识别云的技术研究[J];大气科学;2005年05期
2 黄登廉;张文坚;;近几年来有关使用传真图作预报及MOS预报方法等部份参考资料目录[J];浙江气象;1983年02期
3 Theodore W.Funk;肖开提;刘惠云;;美国国家气象中心预报台主要对流性过程预报方法[J];新疆气象;1992年05期
4 李有宏,韦淑侠,王青川,史津梅;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2003年07期
5 贺皓,刘子臣,徐虹,司益民,秦惠丽,张宏,吕红;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预报方法研究[J];陕西气象;2003年01期
6 蔡新玲,徐虹,张宏;紫外线强度指数预报方法探讨[J];陕西气象;2003年02期
7 王金玲;关艳玲;毕桂荣;刘延峰;焦春东;孙德义;王德林;;近51年宽甸旱涝年气候分析和预报[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5年04期
8 郑凤琴;孙崇智;于文杰;黄海洪;林振敏;董蕙青;;城市酸雨预报方法及业务系统[J];气象科技;2006年06期
9 贺海成;;格尔木市人群着装厚度气象指数预报探析[J];青海科技;2008年06期
10 樊晓春;吴颖娟;王妍;李彩红;党冰;;2009年春末初夏持续高温天气分析及预报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11 王勇;李照荣;李晓霞;张铁军;;风电功率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11年02期
12 李德明,张隐君;韵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J];气象;1979年08期
13 ;总能量在我站预报中的运用[J];陕西气象;1980年10期
14 徐淑云,台志,王慧真;中期“MOS”预报方法初探[J];山东气象;1984年04期
15 李成才,薛德友;呼盟长期天气预报系统设计[J];内蒙古气象;1995年01期
16 蒋乐贻,费亮;台风路径人工智能预报方法的研制[J];应用气象学报;1997年02期
17 赵世发,周军元,程路,孟明霞,王俊;基于MICAPS系统的分县综合预报方法[J];陕西气象;2000年04期
18 曹玲,窦永祥;黑河流域降水的时空特征及预报方法[J];干旱气象;2005年02期
19 陈海莲,王新芳,王剑环,祝忠毅,李忠民,余辉;数值预报产品在单站寒潮预报中的应用[J];河南气象;2005年03期
20 丁荣;张德玉;梁俊宁;周瑛兰;;甘肃河西走廊中部近45a来大风沙尘暴气候背景分析[J];中国沙漠;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燕;史旭明;金龙;;模糊神经网络在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中的应用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热带气旋科学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金龙;李菁;金健;秦伟良;;模糊神经网络的天气预报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3 王宝书;谢静芳;王玉昆;安红善;;长春市电力负荷的预报方法研究及检验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高万泉;李晓燕;;日极端气温的相似—回归预报[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金龙;罗莹;金健;;Modular模糊神经网络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桂梅;刘韬;;横山县冰雹天气的气候分析和预报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戴京笛;姜冬梅;李忠贤;;相对湿度分析及预报方法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效文娟;高省莉;李京梅;吕作俊;李永智;陈莹;李晓琳;曹苏娅;;三门峡市本站温度预报方法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李清华;何瀚原;裴克莉;;山西省高速公路大雾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伟;殷鹏;;九江市太阳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丽萍;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徐丽华;大气程辐射遥感影像与大气环境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旭明;基于粗集与条件数的模糊神经网络降水预报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单兴佑;恩施山区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赵滨;环境流场垂直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李强;影响中国近海的台风极值风速分析及台风“凤凰”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赵广娜;黑龙江省暴雪天气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春花;海南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朱桂林;降水概率预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张建磊;上海市近地层臭氧浓度时间序列混沌预报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飞;雷达资料在北京地区雷电预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黄亿;基于MOS方法的客观降水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马瑞芳;内蒙古区局“神七”服务受表彰[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德民;书写“更高、更快、更强”[N];中国气象报;2008年
3 程鹏;低频预报技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气象报;2008年
4 记者 王晨 通讯员 詹璐;吉林开发首个专业预警业务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陆铭;需求牵引 科技蓄能[N];中国气象报;2011年
6 丁继武;台风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蔡振群;浙举行中西部气象与民生科技论坛[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葛丽娟;黄河岸边的记忆[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邢开成 通讯员 陈道红 曲晓黎;为使大道变通衢[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彭莹辉;中国热带气旋活动呈减弱趋势[N];中国气象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