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本文以和田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的沙尘暴天气资料为研究对象,应用CRESSMAN函数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和田地区属于沙尘暴的高发区,区域之间沙尘暴分布不均匀;②和田地区全天都有沙尘暴发生,大多出现在17~22时;③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3~9月,高发期在4~8月,最活跃的是5~6月,春夏多、秋冬少;④年际变化呈现出波动减少的趋势,1988年后减势明显;⑤沙尘暴的多发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近4.4d;⑥多数沙尘暴天气持续时间在4h以内,平均在1~3h之间,最长持续时间超过9h,民丰长达28.3h。
|
|
|
|
1 |
王静;牛生杰;沈建国;;锡盟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1期 |
2 |
白云岗,宋郁东,张建军,刘晓敏,杨旭东;近40a来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气候时空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
3 |
何正梅;;大同市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系统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年04期 |
4 |
刘海涛;屈信军;杨新林;李晓川;;南疆和田地区沙尘暴气候特征、成因及应对策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
5 |
赵建华,俞亚勋,孙国武;冻土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J];中国沙漠;2005年05期 |
6 |
许炯心;;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高发带的跃变现象[J];中国沙漠;2008年01期 |
7 |
戴晟懋;赵学军;勾芒芒;李钢铁;左合君;李兴;;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成因的气象因子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7期 |
8 |
刘海涛;张向军;李盈奎;郭华;买买提;;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
9 |
刘海波;李新建;;塔中石油基地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9期 |
10 |
乔志和;;东亚地区沙尘暴形成原因的初步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1 |
申建华;张智辉;李成旺;李利平;金梅;;吕梁市近30年大风天气变化的特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6期 |
12 |
李锡福;;青海省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青海气象;2001年02期 |
13 |
徐茜;赵景波;;新疆沙尘暴活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2期 |
14 |
顾卫,蔡雪鹏,李彰俊,吴学宏;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日数分布的地貌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4期 |
15 |
赵红岩;杨瑜峰;梁东升;汤懋苍;张久林;李栋梁;;中国北方沙尘暴与地温场的相关分析[J];中国沙漠;2007年03期 |
16 |
王越;雷向杰;栗柯;星全芳;;陕西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与环流背景分析[J];陕西气象;2008年04期 |
17 |
左合君;勾芒芒;李钢铁;李兴;;BP网络模型在沙尘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沙漠;2010年01期 |
18 |
陈敬阳,孙照渤;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19 |
李春云,戴玉杰;哲盟风沙状况分析[J];内蒙古气象;1994年02期 |
20 |
尤凤春,史印山,付桂琴,安月改;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