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兴赢Jos van Geffen张鹏廖宏  
【摘要】:本文利用ENVISA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近三年(2005~2007)中国对流层SO2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卫星监测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和四川盆地是对流层SO2高污染地区,其中东部地区近三年的平均值为0.9DU,是我国西部地区(0.15DU)的6倍,而东部SO2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SO2污染严重区域集中在四川盆地,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SO2的高值区。在对流层SO2浓度季节变化方面,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分布特征,但是在我国的南方却呈现相反的季节变化特征。本文还针对性对几个典型的超大城市上空对流层SO2浓度进行了分析,表明SO2平均污染水平最高的是石家庄,其中天津等城市呈现增长趋势,而上海等城市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北京等其他几个城市几乎保持稳定的水平。卫星遥感同地面实测资料以及地基遥感的比较和验证表明,卫星监测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对流层大气污染的真实状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籍中;;四川盆地阳新灰岩生油气问题探讨[J];石油学报;1984年01期
2 包茨;杨先杰;李登湘;;四川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天然气远景预测[J];天然气工业;1985年04期
3 宋文海;;四川盆地二叠系白云岩的分布及天然气勘探[J];天然气工业;1985年04期
4 谢晓黎 ,于汇津;四川盆地区域地温场的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5 唐泽尧;;从四川看鄂尔多斯盆地的碳酸盐岩储气层[J];天然气工业;1992年04期
6 童崇光;;四川盆地断褶构造形成机制[J];天然气工业;1992年05期
7 韦先海;;依法维护四川盆地油气勘查开采秩序[J];四川石油经济;2000年03期
8 冉隆辉;;迈向新目标 资源是保障[J];天然气经济;2003年04期
9 杨晓萍;张宝民;雷振宇;陶士振;;含油气盆地中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2期
10 杨天泉;梅清;张红梅;李爱国;;四川盆地芭蕉场石炭系储层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3期
11 申艳;谢继容;唐大海;;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3期
12 林耀庭;;四川盆地地下卤水资源优势及综合开发前景[J];盐湖研究;2006年04期
13 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4期
14 荣建锋;巫声扬;;四川盆地龙潭向斜铀矿点铁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15 姜均伟;张英芳;李伟;杨金利;;八角场地区香四段气藏的成因与意义[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16 张旭;杨辉廷;颜其彬;;川北HBC构造飞三段地震属性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7 江兴福;谷志东;赵容容;左云安;;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飞仙关组地层水的地化特征及成因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年01期
18 刘树根;马永生;蔡勋育;徐国盛;王国芝;雍自权;孙玮;袁海锋;盘昌林;;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9 罗志立;;峨眉地裂运动和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实践[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4期
20 朱传庆;徐明;单竞男;袁玉松;赵永庆;胡圣标;;利用古温标恢复四川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剥蚀量[J];中国地质;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兴文;李跃清;王鑫;赵兴炳;何光碧;;青藏高原东部冬季边界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下游大气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周志斌;;发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5 于汇津;贾孝红;王绪本;;四川盆地地温资料数据库[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张兴赢;Jos van Geffen;张鹏;廖宏;;卫星遥感监测中国区域对流层二氧化硫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李耀吾;;利用四川盆地西坡实施南水北调是最佳方案[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徐明;朱传庆;单竞男;胡圣标;;四川盆地钻孔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于汇津;李庆阳;;四川盆地前震旦系地层与地热的关系[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王兰生;李宗银;张鉴;谢邦华;陈盛吉;李子荣;唐涤;;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高含硫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忠;四川盆地红层岩体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毛毛;龙门山南段活动断层相关褶皱与四川盆地地震灾害风险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3 张运波;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黄文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军;四川盆地苏云金芽胞杆菌cry和cyt基因的鉴定及其新型模式cry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晓鹏;内陆湖泊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平;川东—雪峰褶皱逆冲带的弧形构造及长江中游袭夺—反向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袁海锋;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邢新丽;盆地—山区尺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气环境迁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10 汪华;四川盆地中西部中三叠统天然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宸;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汪晴川;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胡罡;川东北部罗家寨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方珂;明代四川省急递铺的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屈燕微;四川盆地主要密度界面正、反演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毕珍;四川盆地森林土壤的有机碳氮存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陆晓芳;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D];西北大学;2011年
8 高金尉;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动力学背景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罗威;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及盆地演化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阳;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盆地模拟关键参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育本报记者 王飞;灰霾之谜[N];四川日报;2007年
2 紫茵;廖昌永:从四川盆地到世界舞台[N];音乐周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其珏;中石油再携外资勘探国内气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周泽山;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屡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1年
5 周泽山;翘望“飓风”卷走“忧虑”[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记者王孝祥 张学斌 通讯员石文斌;元坝地区勘探再获重大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成都市第一农科所高级农艺师 屈小江;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载培的发展方向[N];四川科技报;2000年
8 记者 邹衍 林雪峰;川商:走出去,天外是个天[N];经理日报;2006年
9 宋开文;飞机增雨 旱区解渴[N];四川日报;2006年
10 新讯;汶川地震是罕见型地震[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