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2005年到2008年4-6月份micaps资料,查找500hPa华北到东北有冷涡,500hPa和700hPa江苏境内都是大片的西北气流,当天午后到夜里出现强对流天气的若干典型个例,借助micaps3.0通过对多个个例的物理量资料分析,得知它们共同的发生强天气的机理,还分析得知不适合诊断该类对流天气物理量和较适合使用的物理量;并分析各例的大气探空层结曲线,得知它们的对流层结不同其它类型,并剖析它们的一日转变情况;同时用Q矢量锋生函数方法分析,发现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中心区域常出现个别站龙卷或大范围冰雹、雷雨大风。
|
|
|
|
1 |
寿绍文;强对流天气前期的层结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
2 |
王品华;;槽后“L”型切变线的滑坡作用——强对流天气分析[J];浙江气象;1984年04期 |
3 |
叶爱芬;肖伟军;;最不稳定层的确定及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01期 |
4 |
苏永玲;何立富;巩远发;李泽椿;郁珍艳;;京津冀地区强对流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J];气象;2011年02期 |
5 |
李吉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J];气象;1983年05期 |
6 |
高庆凯,李洪勣,刘金玉;强对流天气的地面中尺度概念模式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7年07期 |
7 |
翟国庆;朱持则;俞樟孝;;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中的应用[J];浙江气象;1989年01期 |
8 |
杜惠良;卢家麟;滕卫平;;地面物理量场与天气雷达图相结合在强对流现时预报中的作用[J];浙江气象;1990年01期 |
9 |
林建华,徐新法;湖州市雷达0—2小时强对流天气预报系统[J];浙江气象;1994年04期 |
10 |
王令;1995年江西省气象台利用雷达回波制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评述[J];江西气象科技;1996年03期 |
11 |
史久恒,谢义明,刘巧根;扬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专业气象短时预警服务系统[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12 |
余良茂;1995、1996年出梅后至9月底我省强对流天气特点[J];浙江气象;1997年04期 |
13 |
高荣;;南方强对流天气频发 北方旱情持续发展[J];气象;2007年07期 |
14 |
冯志娴,郑媛媛;1989年5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云图分析[J];气象;1990年08期 |
15 |
陈剑平;8月强对流天气单站短时订正预报[J];江西气象科技;1995年03期 |
16 |
赵玲,胡仕振,吴振强;严重影响云浮的一次强对流天气[J];广东气象;1997年01期 |
17 |
山义昌,刘桂才,张秀珍,高晓梅;鲁北沿海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成因及临近预报[J];气象;2003年11期 |
18 |
叶爱芬;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J];广东气象;2004年01期 |
19 |
石磊,杨金玲,王日东;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4年03期 |
20 |
肖风劲;强对流天气频繁 气象灾害损失较重——2005年5月[J];气象;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