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徐为进吕冬红沈利峰王海青严迎春  
【摘要】:利用2005年到2008年4-6月份micaps资料,查找500hPa华北到东北有冷涡,500hPa和700hPa江苏境内都是大片的西北气流,当天午后到夜里出现强对流天气的若干典型个例,借助micaps3.0通过对多个个例的物理量资料分析,得知它们共同的发生强天气的机理,还分析得知不适合诊断该类对流天气物理量和较适合使用的物理量;并分析各例的大气探空层结曲线,得知它们的对流层结不同其它类型,并剖析它们的一日转变情况;同时用Q矢量锋生函数方法分析,发现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中心区域常出现个别站龙卷或大范围冰雹、雷雨大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寿绍文;强对流天气前期的层结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2 王品华;;槽后“L”型切变线的滑坡作用——强对流天气分析[J];浙江气象;1984年04期
3 叶爱芬;肖伟军;;最不稳定层的确定及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01期
4 苏永玲;何立富;巩远发;李泽椿;郁珍艳;;京津冀地区强对流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J];气象;2011年02期
5 李吉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J];气象;1983年05期
6 高庆凯,李洪勣,刘金玉;强对流天气的地面中尺度概念模式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7年07期
7 翟国庆;朱持则;俞樟孝;;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中的应用[J];浙江气象;1989年01期
8 杜惠良;卢家麟;滕卫平;;地面物理量场与天气雷达图相结合在强对流现时预报中的作用[J];浙江气象;1990年01期
9 林建华,徐新法;湖州市雷达0—2小时强对流天气预报系统[J];浙江气象;1994年04期
10 王令;1995年江西省气象台利用雷达回波制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评述[J];江西气象科技;1996年03期
11 史久恒,谢义明,刘巧根;扬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专业气象短时预警服务系统[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12 余良茂;1995、1996年出梅后至9月底我省强对流天气特点[J];浙江气象;1997年04期
13 高荣;;南方强对流天气频发 北方旱情持续发展[J];气象;2007年07期
14 冯志娴,郑媛媛;1989年5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云图分析[J];气象;1990年08期
15 陈剑平;8月强对流天气单站短时订正预报[J];江西气象科技;1995年03期
16 赵玲,胡仕振,吴振强;严重影响云浮的一次强对流天气[J];广东气象;1997年01期
17 山义昌,刘桂才,张秀珍,高晓梅;鲁北沿海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成因及临近预报[J];气象;2003年11期
18 叶爱芬;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J];广东气象;2004年01期
19 石磊,杨金玲,王日东;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4年03期
20 肖风劲;强对流天气频繁 气象灾害损失较重——2005年5月[J];气象;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为进;吕冬红;沈利峰;王海青;严迎春;;一种形势的强对流天气的特征条件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刘志勇;胡娟娟;;对“05·8”丹江口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A];2006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一届防雷论坛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6年
3 易笑园;李云;朱磊磊;于莉莉;余文韬;;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德林;马雷鸣;;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及数值模拟[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薛斌;兰兰;江云;;春季滇东南强对流天气的高空环境场分析[A];2004年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论文集[C];2004年
6 刘跃红;司福意;;地面辐合线与强对流天气落区[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张素美;;2004年春季华北地区的一次明显的低温强对流天气[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8 史诗杨;雷正翠;;常州市2009年初夏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彭九慧;谭国明;熊明辉;;东蒙冷涡天气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袁薇;俞小鼎;;2002-2008年京津冰雹灾害气象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闵晶晶;京津冀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和预报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立祥;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王瑾;基于强对流数值模拟的贵州冰雹识别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4 周率;西昌卫星发射场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天津持续多次的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及个例模拟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王雪芹;淮河流域典型强对流天气卫星遥感监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石慕真;黑龙江省强对流天气特征初步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4 许霖;湖南强对流天气特征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杜坤;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高万泉;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常平;鲁西北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石燕茹;多普勒雷达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张欢;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建华;北京强雷暴的云地闪特征与云物理及降水演变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静;近期我国为何频频出现“暴雨和强对流天气”[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强对流天气灾害分类[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徐继延本报记者 万亮发;我市今明两天将出现较大降水降温[N];抚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曹宇阳;成都出现10级以上大风几率较小[N];成都日报;2010年
5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蒙嘉川;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新鲜出炉[N];中国气象报;2006年
6 王瑾;上海短时强对流预警平台建成[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王晓军实习生 张东隅;今明两天我市有大到暴雨[N];重庆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兵 通讯员 沈爱华;长缨在手缚苍龙[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记者 王龙 通讯员 王楠;陕西首次发布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王兵;让强对流天气“无处匿身”[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