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雨催化技术与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
【摘要】:在不同类型云系中,催化剂粒子核化率会有很大差别;同类型云系中,不同种类催化剂粒子核化率也会有一定差别。提高人工增雨作业的催化效率,必须结合各类催化产品技术特性和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催化技术,选用合适的效益评估方案。
|
|
|
|
1 |
;催化技术可促进经济发展[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5期 |
2 |
曾光平,方仕珍,黄文娟
,陈金荣;福建古田水库人工降雨效益[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3 |
曾光平,吴明林,林长城,林祥明;古田水库人工降雨效果的综合评价[J];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02期 |
4 |
李灿;现代化的推进剂 催化科学与技术[J];中国青年科技;1998年11期 |
5 |
苏正军;郑国光;酆大雄;;吸湿性物质催化云雨的研究进展[J];高原气象;2009年01期 |
6 |
曾光平,刘峻;人工降水试验效果检验的统计模拟方法研究[J];气象学报;1993年02期 |
7 |
刘海月,李云川;一次西风槽系统的云微物理结构分析[J];气象;1996年05期 |
8 |
黄力坚;;电站库区人工增雨初探[J];贵州气象;2006年S1期 |
9 |
薛茹君;;关于化工类学生的催化剂与催化技术课程设置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
10 |
叶家东,罗幸贫,曾光平,肖锋;随机试验功效的数值分析[J];气象学报;1984年01期 |
11 |
游来光,王广河,酆大雄;人工增雨催化技术系统研究[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0年00期 |
12 |
;第11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成功举行[J];科学通报;2007年17期 |
13 |
兰晓晏;张行才;冯利华;;基于Arcview的2007年夏季义乌市人工增雨效果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14 |
陈余兰;王政荣;;WR系列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浅析[J];贵州气象;2010年S1期 |
15 |
刘春萍,姜文凤;相转移催化技术在高分子合成上的应用[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6 |
谈曙青;;利用雷达参量实时评估飞机人工增雨效果[J];青海气象;1997年01期 |
17 |
田刚;潘益农;陈少平;杜九三;;单多普勒雷达在山区火箭人工增雨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06年02期 |
18 |
周德平;宫福久;王吉宏;;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5期 |
19 |
胡振菊;欧阳也能;张东之;;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在山丘区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
20 |
鲍向东;郭献林;张云平;李昊;黄宪刚;郑宏伟;;液态CO_2播撒催化技术在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