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缓解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匮乏
【摘要】:地理条件和大气环流决定了京、津、冀地区是以干旱、半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暖干的趋势使得该区不能依靠自然力量缓解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合理节约用水,进行水利工程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人工增雨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方式。本文在分析该区云水开发潜力的基础上,简述了依托气象科技开发降水资源的可行性。
|
|
|
|
1 |
靳少波;黄河上游人工增雨试验及前景[J];青海科技;1998年02期 |
2 |
朱俊峰,赵永民,丁锐钦;从临汾地区农业缺水看人工增雨的必要性[J];山西气象;1997年01期 |
3 |
王广河,李淑日;“西北地区人工增雨基地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论证[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0年00期 |
4 |
霍寿喜;;人工增雨不会污染环境[J];环境;2002年07期 |
5 |
邓景臣,汤淑君;红光农场人工增雨防雹最佳方案的建立与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2年04期 |
6 |
获绶玺;人工增雨和防雹会污染环境吗[J];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11期 |
7 |
刘志澄,蒋年冲;大力开展人工增雨充分开发空中水资源[J];安徽地质;1997年04期 |
8 |
冯岸;我省研制所“人工增雨防雹系统”[J];辽宁气象;1997年02期 |
9 |
曲志德;开发空中水库实施人工增雨[J];西北电力技术;1998年01期 |
10 |
孙家驰;人工增雨期间预报质量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11 |
霍寿喜;人工增雨和防雹会污染环境吗[J];医药与保健;2004年06期 |
12 |
王吉宏,宫福久,周德平,于秀杰;我省主要库区人工增雨浅议[J];辽宁气象;1998年04期 |
13 |
王广河
,杨连英;人工增雨成套技术预研究[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1年00期 |
14 |
包松林;“山丘区集雨示范项目”区内实施人工增雨提高集雨效率的探讨[J];内蒙古气象;2004年01期 |
15 |
赵建军;郭继瑞;;人工增雨洒甘霖[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05期 |
16 |
曾凡喜;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人工增雨[J];天津科技;2001年04期 |
17 |
王维健;充分发挥雷达在人工增雨工作中的作用[J];江西气象科技;1994年01期 |
18 |
王永亮;人工增雨 开发空中水资源[J];辽宁气象;1997年01期 |
19 |
王广河,胡志晋,陈万奎;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年S1期 |
20 |
李吉本,刘晓东,王宏霞,白燕;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是缓解四平市严重缺水的重要措施[J];吉林气象;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