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分析

付桂琴  
【摘要】:利用河北省南电网2000-2006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资料,分析了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年月日变化规律,并以石家庄市为例,采用相关分析方法,逐月分析了日最大电力负荷与对应6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得出不同时段电力负荷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分析了6-9月和11月受气温影响显著月的1℃效应量;得出3-8月10mm以上降水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变化率;并分月建立了最大电力负荷的气象预测模型,以此可做逐日电力负荷预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英;刘廷玺;杜艳霞;;黄河内蒙古段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4期
2 徐蕾;姜驰;;徐州市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和PM_(10)浓度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3 柴德美;刘春兰;;定陶县极端冻土值气象影响因子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4 李焕;李春芳;何峥嵘;王干成;;哈巴河县打瓜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产量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孙东霞;李江;朱蕾;;克拉玛依沙尘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3期
6 宋玉芝;金鑫;马国飞;袁海燕;王连喜;李剑萍;;马铃薯茎叶生长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3期
7 芮珏;刘寿东;谢宏佐;姜润;;江苏省行业气象敏感性分析[J];阅江学刊;2011年04期
8 肖开能;张晓东;李绍明;杨建宇;杨扬;米春桥;;玉米空秆气象成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7期
9 黄德青;于兰;张耀生;赵新全;;祁连山北坡草地生物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刘霞;王春林;景元书;麦博儒;;4种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年变化特征及其模拟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11 温桂芳;胡旭美;吴华琴;张信华;;福建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短期预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2 尹佐臣;吴英杰;;本溪冷凉山区气候干湿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13 彭洁;宗志平;黄小玉;张官雄;杨爱琼;张宇;;湖南猛洞河漂流气候舒适度评价及预报方程的建立[J];气象;2011年06期
14 曹巧莲;孙悦;陈霄健;徐鑫;赵晓丽;;临汾市近40a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5 王惠芳;;豫东北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6 禹东晖;姬鸿丽;孟丽丽;;嵩县近45a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17 吉廷艳;王红丽;胡跃文;杨通礼;;贵阳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8 张慧岚;贾丽红;杨霞;路光辉;;乌鲁木齐市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4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桂琴;;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林小红;许霞;夏丽花;江晓南;;夏季福州市电力气象等级预测模型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钟利华;李勇;叶殿秀;张强;况雪源;张宇平;;综合气象因素对广西电力负荷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潘文伟;李砚华;;气象条件对上海浦东新区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及预报[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宝书;谢静芳;王玉昆;安红善;;长春市电力负荷的预报方法研究及检验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范玉芬;袁春;;桐乡市最低水位与气象因子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桂红;;金沙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8 高霞;;创建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农作物病虫害等级预测模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康邵钧;徐凤梅;宁德峰;陈新民;;商丘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及与若干气象因子相关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廖国莲;;南宁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海东;气候变化对我国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胡广义;分布式降雨量估算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安青;基于遥感方法的新疆积雪覆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文明;基于MODIS大气水汽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隆;青岛市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统计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张远亲;气象条件对上海浦东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及预报[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勇;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南京主城区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勾芒芒;基于BP神经网络的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预测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肖彩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磴口绿洲气候变化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程涛;基于小波分析的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与气象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问晓梅;半干旱地区降露水和蒸发特征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贾瑞生;华东梅汛期分片暴雨前期气象因子场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志强杨士进 曾居仁;气象预报助我省科学调度电力[N];贵州日报;2008年
2 周芳 刘立成;干旱少雨是非典滋生传播的催化剂[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霍雨佳;相同气温,舒适感为何不同?[N];科技日报;2007年
4 孙国芝;黑龙江森工总局加强有害生物气象监测[N];中国气象报;2008年
5 吴向阳;“气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特约撰稿 寿绍文;气象灾害,惹不起躲得起吗[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本报通讯员 陈昌胜;酉阳:服务是事业的生命[N];中国气象报;2001年
8 曹冀鲁;供暖指数 冬天里的“温度计”[N];中国气象报;2001年
9 丁继武 严桃林 谢远玉;穿行在碧绿的橙海[N];中国气象报;2004年
10 王辛方 孙仲毅;“谢谢你们,气象人”[N];中国气象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