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用集成概率预报方法做北京夏季高温预报预警

杨洁  
【摘要】:夏季高温热浪是北京地区一种重要的城市灾害性天气。让人记忆犹新的是1999年夏季北京出现的41.9℃极端高温天气,此后高温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完善城市高温预警机制和高温灾害应急机制刻不容缓,但提高夏季高温预测准确率是当务之急。在对北京地区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集成概率预报方法于北京夏季高温预报。预报效果明显提高,对预报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兵,雷振发;北京降水概率预报业务试验[J];大气科学;1998年03期
2 李泓,张珊瑛;杭州夏季高温概率预报模式[J];浙江气象;2000年03期
3 张新国,崔新建,陈天锡,王静,于耀仁,袁春风,魏娟;驻马店地区降水量级概率预报与经济决策[J];河南气象;1997年02期
4 俞小鼎,张艺萍;天气预报技巧和价值的关系[J];气象科技;2004年06期
5 贾伏生;概率及天气概率预报[J];山西气象;2000年04期
6 陈启槐,葛军;TRP与Logit概率预报模式计算比较分析[J];气象科学;1999年03期
7 梁玉海,林曲凤;烟台汛期暴雨概率预报方法[J];气象科技;2000年03期
8 付晓辉,龙利民;宜昌市夏季降水分片概率预报方法[J];四川气象;2000年03期
9 范淦清,董孝银,赵少云;一种用动力产品制作大—暴雨概率预报的方法[J];气象科学;1992年03期
10 常履福,聂祥,谢明;毕节地区气象台预报业务工作平台设计简介[J];贵州气象;2004年02期
11 韦浩宁;田玉华;王森;;桂平机场能见度特征统计与预报[J];广西气象;2005年S2期
12 李大为;隋东;黄振;;沈阳天气预报业务自动化平台的开发研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13 梁暖培,杨震,秦冰冰,陈丽君,吴晓毅,余勇;广东省长期预报业务系统[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05期
14 项目组;吉林省短期天气概率预报方法研究的初步进展[J];吉林气象;1999年S1期
15 宋海鸥,王永红,顾善齐,刘菊香;应用K指数和TOT指数作江苏中期降水预报的试验[J];气象科学;2002年02期
16 郭海明;呼市气象局预报业务流程系统建设[J];内蒙古气象;2004年03期
17 于志良;六月份未来24小时晴雨三级天气的概率预报[J];山东气象;1983年01期
18 牛叔超,朱桂林,李燕,刘月辉,朱宝来;T106产品夏季降水概率预报自动化系统[J];气象;2000年03期
19 夏建平,陈敏连;西北天气预报业务历程和发展机遇[J];甘肃气象;1995年01期
20 ;预报管理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J];陕西气象;198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洁;;用集成概率预报方法做北京夏季高温预报预警[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张杰;苗长忠;郝兰春;贾汉奎;;泰安七月分县分级降水概率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沈愈;胡建龙;;上海夏季高温预测的相空间神经元方法[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宋林军;;预报工程的概念、需求与相关问题研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孙兴池;;一种考虑本地气候值的降水概率预报方法[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于志良;;概率天气预报在军事航海中的应用研究[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付晓辉;龙利民;熊传辉;;面雨量概率预报方法研究[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8 尹洁;;江西夏季高温的环流和海温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易志学;徐德智;;基层台站预报业务的现状及思考建议[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炜;王建国;李振海;;山东省预报业务Intranet平台建设[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段明铿;夏季影响我国的重要中期环流过程集合预报效果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杨萍;近四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群发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麻巨慧;NCEP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框架的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瑾;山东省夏季高温异常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林昕;中国东部夏季酷热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张玛;中国夏季高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过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陈晓龙;基于TIGGE资料的北半球地面气温统计降尺度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申培鲁;中尺度模式MM5本地化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李雨鸿;北京夏季高温特征、成因及其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赵虹;基于下垫面条件扰动的中尺度集合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傅娜;基于快速更新同化的滞后短时集合预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杨家锋;基于数据融合的雷电监测预警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闫慧;基于模式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扰动的暴雨综合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矫梅燕;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几个问题的思考[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矫梅燕;在改革中探索精细化预报业务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6年
3 杨夏;给风云把脉 为民生造福[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胡亚;逐步建立我国延伸期预报业务[N];中国气象报;2008年
5 矫梅燕;建立“专家门诊”把脉“老天爷”[N];中国气象报;2007年
6 蒙嘉川;国家气象中心组建预报员科研团队[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李长青;东北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应用价值显现[N];中国气象报;2007年
8 记者 苏玉君;区域数值预报业务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气象报;2005年
9 徐文宁;夯实预报业务基础 提高气象公共服务能力[N];中国气象报;2007年
10 林琳蒙嘉川;许小峰强调了解需求加强预报服务[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