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MM/TMI的亚洲夏季降水研究
【摘要】: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的长期观测资料,对亚洲夏季降水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孟加拉湾北部沿岸,中国南海南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三个稳定的强降水中心。并借助于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地表降水资料,对洋面和陆面及6个典型区域的TMI降水准确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TMI和GPCP基本一致地指示亚洲夏季降水的强弱降水中心及雨带位置,TMI对陆面降水仍存在普遍的低估,最大相对偏差在25%左右。差异水平分布显示出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出现最大差异(3mm/d)的区域位于陆地上青藏高原周边(正偏差),及孟加拉湾北部地区(负偏差)。对产生偏差原因的分析表明,TMI陆面算法强烈依赖于降水云系统上层冰粒子含量的特性是构成其系统性偏低和局部地区对降水高估的主要因素,而进一步地分析也显示GPCP雨量计极不均匀的分布对差异的产生也有所贡献,尤其是在雨量计稀少的高原周边地区。
|
|
|
|
1 |
自勇;许吟隆;傅云飞;;GPCP与中国台站观测降水的气候特征比较[J];气象学报;2007年01期 |
2 |
刘鹏;傅云飞;冯沙;曹爱琴;杨元建;李天奕;自勇;;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降水的比较分析[J];气象学报;2010年06期 |
3 |
牛晓蕾;李万彪;朱元竞;;TRMM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2期 |
4 |
傅云飞,宇如聪,徐幼平,肖庆农,刘国胜;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J];气象学报;2003年04期 |
5 |
李锐,傅云飞;GPCP和TRMMPR热带月平均降水的差异分析[J];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
6 |
刘锦丽,孙海冰;区域降水分布定量测量及其在IMGRASS综合试验中的应用方案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年03期 |
7 |
张菊生;;雷达测雨的Z-R关系、目标体积以及雨量计校正[J];气象科技;1983年05期 |
8 |
刘庆蘅;虹吸式雨量计的误差分析[J];水利水文自动化;1997年02期 |
9 |
阮祥,李荣;高精度超声波雨量计设计[J];河南气象;2000年04期 |
10 |
邓传领;虹吸式雨量计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J];湖北气象;2002年01期 |
11 |
欧阳彩虹;虹吸式雨量计常见故障及处理[J];广东气象;2005年02期 |
12 |
郁洪江;胡一豹;;雨量计低温溶雪试验的介绍[J];浙江气象;1982年04期 |
13 |
刘春雷,王振会;即将实现的星载雷达测雨计划─—TRMM项目简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5期 |
14 |
史生,高孔熙;虹吸式雨量计的维修[J];气象;1979年08期 |
15 |
郭成杰,高岭;虹吸式雨量计的故障及排除[J];河南气象;2000年02期 |
16 |
诸葛;;DIY雨量计,测算老天爷“口水”[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9年09期 |
17 |
韩承荣;吴贤坂;;国内外雷达雨量计概述[J];水利水文自动化;1988年04期 |
18 |
伍志方,戴铁丕,张培昌;用变分方法校准天气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的数值计算和精度分析[J];气象科学;1989年03期 |
19 |
王叶红,崔春光,赵玉春,闵爱荣;变分技术在校准数字化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应用[J];气象;2001年10期 |
20 |
王国贵;雨量计(器)安装维护与降水真值测量误差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