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
【摘要】:用NCAR/NCEP1958-1997年共40年资料我们对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8月上旬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南进,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在我国东部大陆推进的很快,到达南海后继续向南推进,最后导致9月中旬左右南海夏季风从南海撤退,就个别年份而言,最早的撤退时间是8月中,最晚的是10月中,可以差两个月。南海夏季风撤退与建立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南海夏季风和季风雨带得建立都是爆发性的,在全区域几乎同时建立,但撤退是由北向南缓慢撤退的,历时一个月左右。在撤退期间,南海降水形势变化不大,但在撤退之后,南海夏季风雨季转变为ITCZ雨季,其相应的雨区随着太阳南移向南推进,南海夏季风撤退后,南海降水30-60天振荡明显减弱,而准两周振荡仍比较活跃。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相类似,在70年代末期有明显的突变。,所以分析工作以1978年为界,主要是将前20年情况与后20年进行对比。前20年夏季风撤退早,撤退期降水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后20年则与此相反,夏季风撤退晚,撤退期降水较多,对流活动较强。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的年代际变化与PDO和太阳磁循环的气候变化比较一致。
|
|
|
|
1 |
刘亚楠;王东海;李国平;丁伟钰;;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华南前汛期降水日变化对比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9年03期 |
2 |
殷美祥;曾钦文;罗瑞婷;胡琼文;;2012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
3 |
余荣;江志红;马红云;;中国东部城市群发展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6年03期 |
4 |
张翰;管玉平;;南海夏季风与登陆我国大陆初旋的关系[J];物理学报;2012年12期 |
5 |
周浩;蓝光东;温之平;程炳岩;李永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预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6 |
欧艺;;广西汛期暴雨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期的关系[J];热带地理;2009年01期 |
7 |
谷德军;纪忠萍;王东晓;梁建茵;方一川;;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7年01期 |
8 |
廖雪萍;覃志年;何慧;欧艺;;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对广西气候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03期 |
9 |
杨林;魏应植;丁一汇;张秀芝;;东亚地区夏季旱涝分布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关系[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5期 |
10 |
李崇银;潘静;;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6期 |
11 |
李飞;胡鹏;何金海;;南海夏季风建立特征及模拟[J];台湾海峡;2006年02期 |
12 |
吴迪生,闫敬华,张红梅,白毅平,赵雪,冯伟忠,马毅,张俊峰;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次表层水温对夏季风的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04年01期 |
13 |
蓝光东,温之平,贺海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特征及其爆发迟早原因的探讨[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3期 |
14 |
吴尚森,梁建茵,李春晖;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S1期 |
15 |
金祖辉,陶诗言;南海夏季风建立、活跃和中断期的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年03期 |
16 |
徐海明,何金海,温 敏,董 敏;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数值研究[J];大气科学;2002年03期 |
17 |
何金海,温敏,施晓晖,赵巧华;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副高带断裂和东撤及其可能机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8 |
朱亚芬,李弋林,钱维宏;不同资料揭示南海夏季风爆发特征的比较[J];热带气象学报;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