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冬季平流雾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2.1系统对发生在2006年1月14日的北京地区平流雾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平流雾发生、发展和消散机制。结果表明,模拟的天气形势与实况基本吻合。北京地区的偏东南风将东、东南、南部的暖湿空气向西北推进,遇到较冷的下垫面冷却饱和凝结形成了此次平流雾。持续且不强的偏南风是雾维持的原因之一。逆温层稳定维持在低空,是平流雾形成后之所以能维持的又一重要原因。冷空气的入侵,导致了此次大雾的消散。WRF模式对平流雾的形势及物理量场的模拟是成功的,显示了WRF模式预报平流雾的潜在能力。
|
|
|
|
1 |
樊琦;王东海;黄聪敏;范绍佳;王安宇;冯瑞权;;一次广东省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5期 |
2 |
李元平;梁爱民;张中锋;罗娅;刘开宇;李秀连;黄嘉佑;;北京地区一次冬季平流雾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3 |
盛立芳;梁卫芳;王丹;高山红;;海洋气象条件变化对青岛平流雾过程的影响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4 |
陆春松;牛生杰;杨军;王巍巍;;南京冬季平流雾的生消机制及边界层结构观测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5 |
李晔;宋雪明;;伊宁地区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4期 |
6 |
宋润田,金永利;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01年03期 |
7 |
刘作华;;伊犁机场冬季平流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法[J];新疆气象;1993年05期 |
8 |
樊琦;段献忠;蔡志盛;范绍佳;王安宇;冯瑞权;;华南地区逆温个例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9 |
杨静;汪超;;贵州山区一次锋面雾的数值模拟及形成条件诊断分析[J];贵州气象;2010年02期 |
10 |
徐杰;牛生杰;陆春松;吕晶晶;王巍巍;项磊;;南京冬季平流雾微物理结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1 |
董剑希;雷恒池;胡朝霞;肖稳安;张晓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2期 |
12 |
陈瑞闪;雾[J];福建农业;1997年08期 |
13 |
焦素菊;;温州机场静止锋前暖区平流雾天气分析[J];空中交通管理;2002年05期 |
14 |
王桂娟
,李冬霞;似雾不是雾,晌午一过就是雨[J];湖南农业;2004年03期 |
15 |
李新芳,王军伟,甘小燕;1994年冬季洛阳机场天气之特点[J];四川气象;1999年03期 |
16 |
燕松;邓冰;尹建平;范磊;;浙东海区春季平流雾的统计预报[J];海洋预报;2007年04期 |
17 |
杜长峰;李爱霞;陈晓静;;成山头地区平流雾的成因及预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
18 |
苏俊辉,秋建军,樊玉华;汉中大雾的天气气候特征[J];陕西气象;2003年04期 |
19 |
陈敏,郑永光,王洪庆,陶祖钰;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
20 |
周筠珺;李哲;瞿婞;假拉;;三维对流云模式对成都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