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上海“040712”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研究

杨引明  陈永林  甘惠泉  
【摘要】: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上海“040712”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高空前倾槽、中低空急流和地面干冷空气的侵入为飑线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热力和动力环境;2)飑线内一段中β尺度弓状回波直接造成了灾害性大风,弓状回波形成于中尺度对流系统边界层辐合线上,在其右前侧中低空有可探测到一中尺度气旋;3)红外云图中对流云团移动方向右前侧的TBB等值线密集区、WSR-88D多普勒雷达回波顶高(ET)和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等产品等对于飑线系统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2011年07期
2 梁棘;;几种典型强对流天气地面测报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苏万康;;多普勒雷达资料在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同化应用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4 王晓芳;崔春光;;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5 张淑娜;;浅谈地面测报预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引明;陈永林;甘惠泉;;上海“040712”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研究[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杨引明;陈永林;甘惠泉;;上海“040712”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杨引明;陈永林;甘惠泉;;上海“040712”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研究[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瑞敏;;两次飑线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对比[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张爱群;王令;孙敏锋;于丽萍;;飑观测方法初探[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向高;潘晓滨;宋云利;姚昊;;WRF模式对一次飑线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章志芹;牛文胜;;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特征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许良银;张百战;朱萍;候宜广;;一次强飑线的发展演变及人字形回波的产生—20090603飑线过程技术总结[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元昭;朱小雅;;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袁媛;朱克云;张杰;;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个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建峰;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直接同化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姚学祥;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动力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樊利强;不同降水类型的典型个例观测对比分析及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2 刘伟;飑线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初探[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张玲;环境不稳定度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中的运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朱磊磊;山东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机理的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刘恒;强对流天气潜势信息提取及其演变预测[D];天津大学;2008年
6 李晓霞;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诊断和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于华英;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的云模式数值模拟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庄薇;新疆地区对流系统三维中尺度动力和热力场结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居仁;罪魁祸首是飑线[N];中国气象报;2011年
2 记者 刘垠;河南安徽等地遭遇罕见强飑线袭击[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卫敏丽;商丘:雷电狂风致人伤亡,祸起“飑线”天气[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张兴军;怒鞭抽过──河南商丘突发“飑线”灾害调查[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廖勇飞 何雪昌;“飑线风”后,永定广告业何处去?[N];闽西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平 本报通讯员 孙凯;“飑线”过后,一个温暖的句号[N];河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高学冬;绥化北林区加快抗灾自救进度[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综合整理;气象灾害猛如虎[N];科技日报;2006年
9 张涛;阴晴冷暖知多少[N];丽水日报;2007年
10 申蓓;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经受考验[N];人民邮电;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