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北京城市高温灾害

杨洁  
【摘要】:从54年来北京地区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典型天气个例,对北京城市高温灾害的时、空、强三方面及可能产生原因加以讨论。结果表明:(1)北京的夏季高温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年、月际变化特征.(2)北京的特殊地形对高温的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受地形影响,偏北风造成的焚风效应加剧了干热性高温的强度,山脉背风坡和平原地区的气温在北风条件下明显偏高.(3)大陆高压(河套高压)是产生北京持续性强高温的天气系统,下沉绝热增温、平流增温和辐射增温是产生北京高温的直接原因。(4)在大区域高温背景下,城市热岛加是效应的叠导致城市高温灾害的主要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三刚;龚静;何生存;;青海东北部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青海科技;2005年06期
2 杨保东;银燕;段英;李江波;郭金平;梁秀慧;戴玉芝;;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7年02期
3 马子平;白秀宏;杨淑琴;溪玉香;蒋云盛;郝小平;张翠玲;;忻州市近50年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马治国;王宏;;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5 黄会平;;1949~2005年全国干旱灾害若干统计特征[J];气象科技;2008年05期
6 王仁德;邹学勇;程宏;吴晓旭;;河北省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6期
7 杨茜;李轲;高阳华;;重庆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2010年08期
8 刘义花;汪青春;王振宇;李林;;1971年-2007年青海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J];资源科学;2011年05期
9 童永强;;简析百山祖云海的天气气候[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4期
10 罗建英;苏洵;;广西气温异常与国庆黄金周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5年S2期
11 郭俊刚;王淑娟;;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12 谷山青;王凤娇;莫瑶;;滨州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8年03期
13 卢璐;杨静;;贵州夏季大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9年03期
14 张文煜;朱睦正;左迎芝;张宇;井小海;;山东地区闪电密度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科学;2010年01期
15 王维佳;陈碧辉;;四川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0年03期
16 张丹梅;张旭;赵振宇;;1977~2009年阜新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17 王颖;王晓云;江志红;曾宪宁;赵铁松;邹晨曦;王美双;;1960—2008年南方地区冰冻时空分布特征[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8 邓先瑞;王增学;;湖北省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3期
19 王龙学;寿绍文;杨金虎;;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20 江远安;魏荣庆;王铁;霍广勇;黄秉光;;塔里木盆地西部浮尘天气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洁;;北京城市高温灾害[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贾子冰;王同美;温之平;;华南秋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普布卓玛;周顺武;;西藏地区旱涝等级划分与时空分布特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王业宏;高慧君;孙兴池;;山东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刘海涛;张向军;李盈奎;郭华;买买提;;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吕环宇;王少林;;东北地区冬季降雪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区划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航空与航天气象技术交流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杨保东;银燕;段英;李江波;郭金平;梁秀慧;;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杨保东;银燕;段英;李江波;郭金平;梁秀慧;;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季致建;邱小伟;;浙江省大雪气候概况和时空分布特征规律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郑永光;祁秀香;;2007年夏季我国深对流活动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桂容;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异常的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李国栋;兰州城市气候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陈勇航;利用卫星反演资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张国玉;滨岸城市大气湿沉降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物源辨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贡璐;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定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6 丁瑞强;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与可预报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李茜;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慧琳;杭州市高温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蒋薇;长江三角洲地区近47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席宝珠;大兴安岭焚风对东北西部地区温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邹燕;福建省前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5 李国翠;华北地区地基GPS遥感可降水量及天气学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王静;沙尘暴发生频次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起沙沉降过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胡先锋;江西省雷暴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及雷电灾害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孙璐;南海地区大气波导分析与数值模拟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王义耕;用卫星资料分析雷电[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张剑明;近36年来湖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须俊姜丽敏;茶园高架风扇防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N];镇江日报;2008年
2 姜梅林;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启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鲁珊;最好的人文关怀是为防暑降温修法[N];恩施日报;2010年
4 李竞胡亚;气象灾害评估报告率先通过评审[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郑亚伟马飞平 通讯员 刘俊;青田建成台风历史个例数据库及检索系统[N];丽水日报;2007年
6 钟燕平;“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项目启动[N];农民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季嬿;苏州霾天气年度监测报告出炉[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潘燕莲;我市今夏为何这么热?[N];潮州日报;2007年
9 张家诚;城市化是全球增温的主要原因之一[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大气化学理论与技术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N];中国气象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