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宋富强张一平杨清  
【摘要】:植物物候表现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综合响应,因此能够用来评价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对于植物引种,是否完成生活史周期是评价引种是否成功,效果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引种和保存了国内外万种以上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并对多种多科引种植物进行了长期连续物候观测。为了评估引种植物在植物园的迁地保护状况,本文通过对其中观测达4年以上的84科629种次引种植物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热带和亚热带濒危植物一个比较理想的迁地保护区;其中,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澳洲地区的植物,以及英国,美国和国内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引种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后能较好地完成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生长过程;含羞草科,番荔枝科,楝科和桃金娘科的植物引种效果比较理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光明,陈剑虹;有效微生物与Hg~(2+)的相互作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谭敦炎,朱建雯,田允温;高山红景天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Ⅰ生态因子与植物学、物候学特性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刘玫,付承新,徐娜,刘鸣远;莲根在个体发育中表现出的适应(英文)[J];木本植物研究;1999年04期
4 钱韦,孔宏智,刘忠,杨冬之;评统一进化理论──与陈继明先生商榷[J];科学通报;2000年08期
5 张守仁,马克平,陈灵芝;适应不同光环境小蜡叶片气孔导度、气孔开度和气孔密度的时空变化(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10期
6 钟敏,王洪新,胡志昂,钱迎倩;干旱和湿润生境下辽东栎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适应意义的初步研究[J];植物学报;1995年09期
7 张翼,钟宁,朱海峰,周兆年;间歇性低氧处理大鼠心肌的抗心律失常与抗氧化效应[J];生理学报;2000年02期
8 张贤芳,张耀光,王志坚,郭宪光;中华蟾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刘志民,陈怀顺,刘新民;干扰与植被关系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10 柳劲松;;动物适应的生理反应[J];生物学通报;2006年07期
11 葛全胜;戴君虎;郑景云;;物候学研究进展及中国现代物候学面临的挑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3期
12 周广泰;刘凤琴;郭书贤;吴学明;刘来正;袁甲正;范建平;;青海藏医药用高山植物绿绒蒿属(Meconopsis)解剖特点的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1992年04期
13 颜廷芬,阎秀峰,祖元刚;不同海拔梯度的高山红景天种群适应机制的初步探讨[J];木本植物研究;1999年02期
14 周军,田鸣,张翼,周兆年;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电流的影响[J];生理学报;1999年02期
15 周福军,颜庭芬,王琴,阎秀峰,祖元刚;高山红景天形态分化与生存环境关系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1年01期
16 孙凡,钟章成;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繁殖生态特性研究(英文)[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7 陈拓,冯虎元,徐世建,强维亚,安黎哲;荒漠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水分利用效率[J];中国沙漠;2002年03期
18 魏登邦,魏莲;高原鼢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测定结果[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9 剌宏忠;鸟的身体结构与飞翔生活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1期
20 孙爱军,彭新武;在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之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富强;张一平;杨清;;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魏岩;谭敦炎;;新疆部分葱属植物的物候学观察[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李艳;李思锋;董长根;李莲梅;邹凤英;;西安植物园展览温室引种植物布展效果及评估[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邱保胜;宋艳芳;;长期低剂量UV-B辐射对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的生理生态效应[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严成;曾锋;;沙拐枣属植物的物候学观测[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贺善安;张佐双;;植物园与社会发展[A];中国植物园(第十二期)[C];2009年
7 易官美;邱迎君;;论庐山植物园空间景观的继承与发展[A];2008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忠义;娄治平;牛德水;佟凤勤;余清清;黄蓉;林刚;丁颍;;武汉植物园药用植物专类园数据库[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邱宝利;任顺祥;;三级营养结构中寄主植物与天敌之间的关系[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春花;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的入侵生态学[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爱华;小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活动的时空编码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李友邦;广西黑叶猴分布数量和行为生态学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周建松;应激适应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及5-HT对海马GR/MR和BDNF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5 杨赟;老年猕猴中颞视区细胞的功能性退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王冰;耐盐粘球菌的社会学行为及其对海洋环境的适应策略[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春丽;几种鲸类动物铁积累和血清转铁蛋白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玉荣;新疆郁金香属植物生物学特性及资源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3 王波;榕小蜂紫外线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周文彬;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对镉浓度增加的响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启鹏;长白山岳桦(Betula ermanii)叶性状和生长对海拔梯度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张娜;UV-B辐射对三种高寒草甸一年生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和繁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杨武;藓类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学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8 阮雪梅;大规模引种印楝对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9 马生军;三种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10 吴毅;云南石林喀斯特山地乡土植物的物候节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博导 方修琦;硕士余 卫红;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记者 葛志强;北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要完成10项工作[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颖;植物园科研遭遇资金硬伤[N];中国花卉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