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08月26-27日河南台风暴雨过程分析
【摘要】:应用湿位涡理论结合螺旋度理论,对2004年8月26-27日由台风‘艾利’外围东南急流引起河南东部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倾斜涡度发展是本次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暴雨产生在θe线陡立密集区内;湿位涡在本次暴雨过程中925hPa上具有mpv10,mpv20的特征;暴雨区位于负的mpv1等值线密集区中;对流高层高位涡的下传使得低层斜压性增大,引起低层对流稳定度减小,促使气旋性涡度发展,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暴雨增幅。低层垂直螺旋度Hp0,高层Hp0,有利于暴雨的发生,暴雨区位于低层Hp的正值中心附近。
|
|
|
|
1 |
熊方,杜正静;螺旋度与贵州暴雨落区预报[J];贵州气象;2003年01期 |
2 |
范学峰;吴蓁;席世平;;AERE台风远距离降水形成机制分析[J];气象;2007年08期 |
3 |
贾艳辉,王承伟,景学义;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分析湿位涡及螺旋度在暴雨形成中的贡献[J];黑龙江气象;2001年01期 |
4 |
王立静;刘学华;邱小伟;;前汛期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研究[J];科技通报;2010年04期 |
5 |
张程明;曹艳艳;姚秀萍;;一次秋季台风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J];科技通报;2011年04期 |
6 |
张诚忠,林开平,董良淼;广西前汛期区域性暴雨落区判据的若干方法[J];广西气象;1997年S1期 |
7 |
刘惠敏,郑兰芝;螺旋度诊断分析与短时强降水面雨量预报[J];气象;2002年10期 |
8 |
江敦双,李瑜修,凌艺,林滋新,毛震;青岛市初夏一次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分析[J];海岸工程;2001年03期 |
9 |
胡中明;刘善亮;胡洪泉;付冬雪;;TBB和湿位涡在2010年主汛期吉林省最强暴雨天气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S1期 |
10 |
马鸿青;丁治英;;河北中南部一次大暴雨个例的成因诊断[J];干旱气象;2009年03期 |
11 |
江敦双,吴结晶,李瑜修,李航;螺旋度在青岛市汛期暴雨落区预报中的业务应用[J];山东气象;2002年03期 |
12 |
史小康;李耀东;高守亭;付容;;一次江淮暴雨的数值模拟及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J];气象科学;2007年01期 |
13 |
张润琼;沈桐立;;贵州02.6大暴雨的模拟与诊断分析[J];气象;2006年01期 |
14 |
金琪;王丽;孟英杰;贺懿华;李俊;;“6.25”湖北省暴雨过程观测及AREM数值模拟资料分析[J];气象科学;2008年03期 |
15 |
吴蔚;陈运光;崔少萍;;0908号台风“莫拉克”诱发浙闽暴雨的螺旋度分析[J];广东气象;2009年06期 |
16 |
朱海利,裴玉侠,丁丹;螺旋度在突发性暴雨分析中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7 |
彭双姿;刘从省;李文明;张钊;;湖南湘中一次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分析[J];贵州气象;2008年01期 |
18 |
郑传新;0103号和0104号台风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和位涡分析[J];广西气象;2002年02期 |
19 |
李英;春季滇南冰雹大风天气的螺旋度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20 |
章东华;螺旋度——预报强风暴的风场参数[J];气象;1993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