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空急流次级环流与广西初夏暴雨

农孟松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3年4月两次影响广西的高空槽、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分析发现,两次天气过程均具有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条件性不稳定等对流云生成的机制,并在云图上证实有对流云生成,高空锋冷涌雨带、高空急流与对流层低层天气系统耦合的差异是造成两次过程降水量级不同的主要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中;倪超;徐进明;廖晓荔;;两次西南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2 王莹莹;;暴雨“虐”城[J];中国减灾;2011年15期
3 马鸿青;丁治英;王志超;黄鹤;郭志强;;冀中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11年03期
4 吴雨夫;余斌;马煜;张惠惠;褚胜名;李丽;;汶川强震区都江堰市双养子沟泥石流调查[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3期
5 范方福;陈宙国;粟兰;袁桥飞;;全州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4期
6 陈红专;曾志明;欧小锋;刘美云;陈章法;;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7 刘毅;王欢;牟容;杨雪梅;邓承之;刘婷婷;;重庆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8 李志起;;暴雨尴尬了谁?[J];商周刊;2011年14期
9 梁柳明;;广东近年极端天气及其成因浅析[J];华章;2011年19期
10 栾怀德;隋明;迟竹平;李华;;2011年春季(3—5月)山东天气评述[J];山东气象;2011年02期
11 钟水新;王东海;张人禾;刘英;;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2 李国翠;李国平;陈小雷;李宗涛;孙云;;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过程中暴雨的GPS可降水量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3 元慧慧;钟中;李杰;郑红莲;张春华;;副热带高空急流的非地转平衡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4 丁治英;刘彩虹;沈新勇;;2005—2008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统计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15 乔琪;;2008-08-15贵州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贵州气象;2011年04期
16 李霞;林少冰;王捷纯;卢山;;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台风“浪卡”非对称结构及降水[J];广东气象;2011年03期
17 胡佳;林捷妮;胡淳焓;;莫拉克台风闽东暴雨综合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18 周雪峰;;降雨诱发滑坡变形机理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19 黄威;;2011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1年09期
20 华亭;;东京为什么不怕暴雨?[J];世界博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孟松;;高空急流次级环流与广西初夏暴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农孟松;;高空急流次级环流与广西初夏暴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秀玲;郑艳萍;陈昱;;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高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梁亮;;2004年异常梅雨中浙中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分析与诊断[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濮梅娟;夏瑛;覃丹宇;陆维松;解令运;;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发生发展与强降水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梁亮;;2004年异常梅雨中浙中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分析与诊断[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吴涛;张萍萍;张火平;;一次暴雨的非常规观测资料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8 王远超;黎玲;;2008年“4.12”桂东南大暴雨中尺度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汪茜林;祝玉青;陈联;刘勇;;基于实时土壤含水量的地质灾害预报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刘丽丽;吕江津;姚学祥;解以扬;;高低空急流对天津局地暴雨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平原河网区暴雨致洪的水文气象预报模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朱先德;登陆后不同路径再入海台风的观测分析与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林中达;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及其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卢萍;2003年8月川西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陶健红;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金正润;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与气溶胶物理特性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钟水新;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潘维玉;梅雨锋低涡暴雨位涡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邵海燕;大气中非线性亚临界不稳定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10 张敏;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中尺度交换过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伟杰;夏季东亚高空急流与天气尺度波动的气候特征之间的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黄永玉;“艾利”台风(0418)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樊明;陇南市暴雨成因分析及引发泥石流滑坡灾害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王雅强;吉林省西部夏季降水与暴雨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慕建利;诱发秦巴山地灾害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程海霞;高空急流与沙尘暴关系的统计分析与动力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李勇;西太平洋遥相关型的环流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气候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于波;2004年重庆“9.5”特大暴雨与西南低涡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李宁;云迹风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及在台风预报试验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李传宝;云南新平芭蕉树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如春;重点是防台风暴雨诱发的地灾[N];广东科技报;2001年
2 陈昕晔;暴雨将至[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3 孙伟中;正点起飞晚到达 缘是急流缓行程[N];中国民航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窦中利;出口玉米经受韩国“暴雨”洗礼[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5 胡珠 廖仲祥 周琴 本报记者 段佳;“6·22”武汉暴雨客机坠毁[N];中国保险报;2000年
6 记者 鲍洪俊、陈一鸣;海南遭暴雨袭击军民奋起抗灾[N];人民日报;2000年
7 潘晓英;暴雨袭击日本中部地区[N];检察日报;2000年
8 记者郑晓春;暴雨是火山爆发诱因之一[N];科技日报;2002年
9 张忠义;邯郸暴雨 人保迅速定损理赔[N];中国保险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宏建;沪深两市暴雨倾盆下 水火无情毁够你我它[N];中国企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