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有效能量在华南台风暴雨天气过程的计算与特征分析
【摘要】: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对2001年7月上旬和2003年8月下旬两个以相似路径入侵广西的台风过程中的湿-比有效能量进行了计算,探讨了这两次台风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行影响广西的台风在移动过程中存在大量表现为湿焓,湿斜压特征明显,湿-比有效能量在在有得的温湿条件下积聚起来并向暴雨区输送是这类台风暴雨显著特点。正湿-比有效能量大值区在台风登陆前处于台风的东北部,在台风登陆后处于西移台风的前方,强降水区在正的湿有效能量40包围的范围内。低层台风外围东风急流和南风急流中心前方的正式效能量辐合和冷空气抬升、高层反气旋引起能量辐散对这类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示踪意义。
|
|
|
|
1 |
解以扬,徐祥德;台风暴雨次天气系统影响因素及扰动传播路径[J];气象;1993年12期 |
2 |
吴启树,沈桐立,沈新勇;“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J];海洋预报;2005年02期 |
3 |
庄子善;影响临沂地区的台风暴雨[J];山东气象;1990年01期 |
4 |
庄子善;山东台风暴雨的东亚环流特征[J];山东气象;1993年03期 |
5 |
江敦春,党人庆,朱志宏;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与结构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7年02期 |
6 |
边清河,丁治英,吴明月,张兴强;华北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J];气象;2005年03期 |
7 |
庄希澄;庄圣森;;福建省台风暴雨特性分析[J];水资源研究;2005年01期 |
8 |
黄安丽;;“63.9”台风暴雨的定量计算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78年02期 |
9 |
李法然;孙建明;;从8807号台风看登陆浙江台风的环流特征及预报[J];浙江气象;1992年03期 |
10 |
郑和文,严明良,范淦清;PP法用于江苏台风暴雨预报的经验、结果和应用前景[J];气象科学;1996年02期 |
11 |
王新敏,赵培娟,李保生,苏爱芳,吕小平;影响河南的登陆台风分析[J];河南气象;2002年02期 |
12 |
张瑛;袁子鹏;陈建萍;余晖;;台风“云娜”中的涡旋Rossby波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年04期 |
13 |
王咏梅;任福民;李维京;王小玲;;中国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3期 |
14 |
广西气象台台风暴雨预报专家系统课题组;广西台风暴雨预报专家系统[J];广西气象;1990年03期 |
15 |
吕纯濂,陈舜华,范淦清;台风暴雨的逐步Logit动力统计释用预报试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16 |
丁治英;湿有效能量与暴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17 |
郑和文,朱全明,耿慧,朱定真;台风暴雨客观定量落区预报方法[J];气象科学;1991年04期 |
18 |
姚胜芳;9615号台风暴雨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分析[J];广西气象;1997年S1期 |
19 |
王乃仙;;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J];科学启蒙;2001年07期 |
20 |
刘汉华;唐伟民;赵利刚;;2008年“凤凰”台风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分析[J];气象科学;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