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架源允许排放总量网格分配的一种方法
【摘要】:目前,国内在进行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时多采用A-P值法。A-P值法是国家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91)中确定控制区排放息量限值及点源(几何高度大于等于30m的排气筒)污染物排放率限值的计算方法。它以A值法为技术核心计算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以P值法分配到点源,原则上保证在大气边界层以下、地面以上的城市范围内空间平均浓度不超标,与P值法联用也大体上保证了地面浓度不超标,但A-P值法没有给出低架源(几何高度低于30m的排气筒排放或无组织排放源)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方案。本文目的是要合理分配城市低架源(几何高度大于等于30m的排气筒)允许排放总量;避免造成城市区域内低架源总量不超标。但一些低架源密集区域出现超标点。为此,本文将A值法与窄烟云稀释矩阵模型(大气污染物源强反演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合理分配城市低架源允许排放总量限值的方法,弥补了AP值法的不足。该方法是将A值法计算得出的控制区低架源允许排放总量限值作为一个约束条件,调整SSIM(大气污染物源强反演)软件中各高度组源强的分担率,使反演出的控制区各网格点达标时的各个网格低架源排放量的总和与A值法计算得出的低架源允许排放总量限值相等。这样SSIM软件输出的控制区低架源源强格点分布既满足各网格区地面浓度不超过目标浓度,又使控制区低架源允许排放总量满足A值法的限值条件,即是我们需要得到的低架源允许排放总量的网格分布。
|
|
|
|
1 |
;美国环保局提出整体城市大气毒物战略[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
2 |
孙艳艳;;关于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35期 |
3 |
洪尉;;英国采取改善城市大气质量措施[J];广州环境科学;1994年02期 |
4 |
王明霞;程子峰;贾静宜;;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1984年03期 |
5 |
韩伟明;;城市大气铅污染的现状及对策[J];环境保护;1987年11期 |
6 |
罗宜平;城市与健康[J];世界环境;1999年01期 |
7 |
李小青,蒋敬业,叶荣;黄石市城市大气和土壤中汞气污染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年01期 |
8 |
贺克斌,余学春,陆永祺,郝吉明,傅立新;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特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
9 |
王玮;吉红洁;王国梁;;运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
10 |
潘如圭,汪嘉熙,柳福妹,王玉玺;城市大气氟化物与植物含氟量之间关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7年02期 |
11 |
汤民淮;;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0年03期 |
12 |
郑玉峰;;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3期 |
13 |
姚志麒;;美国八个城市大气中六种金属的浓度[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年02期 |
14 |
郭如海;警惕污染城市大气的“隐蔽凶手”:厨房外排油烟(霉)[J];华东科技;2000年06期 |
15 |
颜芬;;综述城市大气中PM_(2.5)的污染[J];广东科技;2008年03期 |
16 |
刘卫;位楠楠;王广华;姚剑;曾友石;范雪波;耿彦红;李燕;;碳同位素比技术定量估算城市大气CO_2的来源[J];环境科学;2012年04期 |
17 |
唐永銮;城市大气中化学物质迁移转化的特点及其模拟[J];环境科学丛刊;1981年12期 |
18 |
江年;英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对城市大气中VOC_s成分作用的新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
19 |
刘向;张干;李军;余莉莉;祁士华;邹世春;郭志刚;赵玉成;;利用PUF大气被动采样技术监测中国城市大气中的多环芳烃[J];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
20 |
任信荣,王会祥,邵可声,唐孝炎;广州城市大气HO_x化学过程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