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FY-3A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温度廓线模拟反演试验

漆成莉  董超华  张文建  张凤英  张鹏  
【摘要】:为了考察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的性能,本文以该仪器初样阶段的光谱通道特征和仪器响应函数为基础,进行大气温度垂直廓线模拟反演。选用红外分光计15μmCO_2吸收带的不同通道组合进行模拟反演,结果表明,总体上红外分光计具有较好的大气温度反演能力,窗区通道8的加入可有效提高近地面层温度反演精度。利用迭代算法反演大气温度时,初估廓线对反演精度影响较大,初估廓线与真值愈接近,反演精度愈高。现有仪器通道灵敏度设计指标可满足大气温度反演基本要求,如仪器灵敏度降低,反演精度也随之降低,提高仪器灵敏度,有利于提高仪器的使用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洪滨,林龙福;从118.75 GHz附近六通道亮温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3年05期
2 刘志刚;;用甚高频雷达确定对流层顶高度和反演温度廓线[J];气象科技;1985年01期
3 漆成莉,董超华,张文建,张凤英,张鹏;FY-3A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温度廓线模拟反演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5期
4 韩静;官莉;王振会;张雪慧;;地表温度对反演晴空大气温度垂直廓线的影响[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1期
5 王振会;用改进的EOF方法和卫星AMSU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一次数值实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6 熊洁;叶芳;许海富;刘端阳;;2006年湖北宜昌地区对流层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1年01期
7 曲艳秀;刘运武;张志国;;七台河市冬季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8 韩静;官莉;王振会;张雪慧;;特征向量数量对反演大气参数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9 王喜全;王自发;郭虎;;城市边界层温度廓线及特征的季节变化[J];科学通报;2009年07期
10 E·A·Brotak;王效瑞;;有关森林天然火灾的低层风和温度廓线[J];气象科技;1982年02期
11 Sergej Pahor;许继武;;一种简单的热圆柱测风探头[J];气象科技;1990年06期
12 姚志刚,林龙福;星载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温度廓线的数值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3 张杰;吴英;李百超;;Amdar资料在黑龙江和吉林省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初探[J];黑龙江气象;2007年03期
14 李明华;范绍佳;王宝民;吴兑;祝薇;刘吉;余冠明;鲍若峪;樊琦;;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观测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1期
15 谭永强;费建芳;;支持向量机方法反演温湿廓线[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16 黎光清,董超华;应用Bayes算法估计核函数误差对大气温度廓线反演的影响[J];大气科学;1988年01期
17 叶卓佳;稳定大气近地面层的风和温度廓线[J];气象学报;1982年02期
18 刘亚亚;毛节泰;刘钧;李峰;;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廓线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研究[J];高原气象;2010年06期
19 姚志刚;陈洪滨;;利用神经网络从118.75GHz附近通道亮温反演大气温度[J];气象科学;2006年03期
20 刘红燕;;三年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温度廓线的精度分析[J];气象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成莉;董超华;张文建;张凤英;张鹏;;FY-3A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温度廓线模拟反演试验[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黄兵;刘健文;白洁;郑红莲;钟中;;红外超光谱资料(AIRS)反演“云娜台风”外围晴空大气温度廓线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陈洪滨;林龙福;;利用微波118 GHz通道亮温反演温度廓线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陈洪滨;林龙福;;从118.75GHz附近6个通道亮温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数值模拟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元昭;王小勇;王明洁;胡娟;李辉;;深圳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系统及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杨军;董超华;卢乃锰;杨忠东;施进明;张鹏;刘玉洁;蔡斌;;我国新一代风云三号A极轨气象卫星[A];2008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宋金暖;官莉;王振会;;AIRS卫星资料反演晴空大气温度廓线方法的研究[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淑媛;陶祖钰;;单多普勒雷达VAP方法反演水平风场的检验[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程周杰;朱亚平;刘宪勋;史倩义;;利用双偏振雷达RHI数据与温度廓线联合反演降水粒子相态[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郭关生;许健民;;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前景[A];空间探测的今天和未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莉;卫星红外超光谱资料及其在云检测、晴空订正和大气廓线反演方面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许小永;四维变分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方法及其反演暴雨中尺度结构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曲建光;GPS遥感气象要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谷晓平;GPS水汽反演及降雨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邓孺孺;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反演及冷热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6 葛觐铭;西北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反演与沙尘暴的卫星监测[D];兰州大学;2010年
7 左浩毅;大气光谱学与Mie散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徐晓华;利用GNSS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地球大气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李保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4年
10 吴伟;基于CloudSat及MODIS卫星云产品对GRAPES全球模式和WRF模式云微物理方案的对比检验[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满根;利用极轨气象卫星数据反演地表太阳总辐射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辉;用卫星资料反演臭氧总量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刘新罡;北京晴朗、沙尘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反演与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4 段丽洁;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地面总辐射强迫反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马克玲;卫星遥感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术艳;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暴三维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7 陈列;利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反演风场进行暴雨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8 胡文东;利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红外资料进行宁夏强降水数值预报试验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9 潘宁;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同化试验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10 古金霞;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三维风场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菡娟;未来五年我国气象卫星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毅;气象卫星捕捉变幻风云[N];人民日报;2008年
3 付芳芳 整理;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卞吉;韩国将发射通信海洋气象卫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记者 李佳路;气象卫星出马[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本报记者 王素琴;刻痕气象卫星[N];中国气象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谢忠军;气象卫星领域添五项行业标准[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郭起豪 何孟洁;一颗星,敲开幸福之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记者 何孟洁 郭起豪;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将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起豪 高琳;光耀寰宇探苍穹 观云测雨佑民生[N];中国气象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