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侧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摘要】:2002年6月7~9日中国西部的桂南、四川盆地中东部和陕南地区先后发生了一次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简称“6·8”特大暴雨)。其中心分别位于防城港(124mm)、蓬溪(278mm)和佛坪(489.2mm),部分地方突破历史极值,造成了严重的洪涝、山地和城市气象灾害。随着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青藏高原东侧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和结构等科学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由于中尺度天气系统特殊的时空变化和我国西部气象观测系统的局限,人们对这一地区α中和β中甚至γ中尺度对流实体的认识尚待深入。文中利用4×4经纬度物理量场和GMS-5逐时红外卫星资料对造成四川盆地“6·8”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进行分析,讨论其演变、结构和主要特征,了解常规物理量场的4×4经纬度广播资料对青藏高原东侧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诊断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MCC的物理量场垂直结构。
|
|
|
|
1 |
梁宏升;黄益宏;陈静;;2008年6月汕头一次特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
2 |
徐晶,王东生,杨克明;2003年7月4~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J];气象;2004年01期 |
3 |
;华江特大暴雨的雷达回波分析[J];气象;1978年07期 |
4 |
吴兴国;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1991年01期 |
5 |
李云川,张杏敏,周须文;一次台风外围特大暴雨的结构特征[J];气象;1999年07期 |
6 |
张德苏,刘作挺,梁国锋,陈杰呼,陈兵;阳江市2001年6月7到8日连续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广东气象;2002年02期 |
7 |
康建伟,朱民,陆汉城;“98.7.21”武汉特大暴雨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8 |
李天富;MM5对南海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模拟[J];气象;2003年01期 |
9 |
徐子风;“83、7”淮北特大暴雨综合分析[J];气象科学;1985年01期 |
10 |
周兵,葛明;“94·7”北京大暴雨数值分析[J];气象;1995年10期 |
11 |
石明生;;两次特大山地灾害的气象成因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2007年06期 |
12 |
顾清源;周春花;青泉;张驹;;一次西南低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2008年04期 |
13 |
陈朝基;;中国1951~2000年特大暴雨气候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
14 |
叶子祥;谷风鸣;;台风外围大暴雨及其初始形势场特征[J];浙江气象;1990年02期 |
15 |
曹晓岗;“0185”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2年01期 |
16 |
肖安;张瑛;马中元;陈云辉;吴静;;江西“2010.6.19”特大暴雨水汽输送过程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2期 |
17 |
;河北省特大暴雨个例分析与预报指标[J];大气科学;1977年01期 |
18 |
王德瀚,韦统健;特大暴雨边界层的流场一例[J];气象;1980年07期 |
19 |
胡跃文,王红丽;“95.6.24”特大暴雨分析[J];贵州气象;1995年05期 |
20 |
任振球;“96.8”河北南部罕见特大暴雨的预测检验和成因分析[J];气象;199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