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辐合线与强对流天气落区
【摘要】:焦作市区及所辖6县(市)呈东西向排列在太行山南麓到黄河北岸滩区,受特殊地理位置影响,夏季强降水、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分布极不均匀,给预报和服务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
|
|
|
1 |
刘跃红,司福意;地面辐合线与强对流天气落区[J];河南气象;2003年03期 |
2 |
伍星赞,纪英惠,尹新怀;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系统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3 |
田军;张楠;栗敬仁;刘刚;;2008年6月3日一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年S1期 |
4 |
翟国庆,俞樟孝;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期地面风场特征[J];大气科学;1992年05期 |
5 |
牛淑贞,张素芬,席世平;河南省强对流天气的特征与预报[J];河南气象;1998年02期 |
6 |
范爱芬;一次秋季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浙江气象;1995年02期 |
7 |
尹红萍;曹晓岗;;盛夏上海地区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特点分析[J];气象;2010年08期 |
8 |
高庆凯,李洪勣,刘金玉;强对流天气的地面中尺度概念模式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7年07期 |
9 |
蔡春河;高低空急流及中尺度扰动在强对流天气形成中的作用[J];山东气象;1986年S1期 |
10 |
山义昌,刘桂才,张秀珍,高晓梅;鲁北沿海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成因及临近预报[J];气象;2003年11期 |
11 |
冯志娴,郑媛媛;1989年5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云图分析[J];气象;1990年08期 |
12 |
王笑芳,丁一汇;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
13 |
叶爱芬;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J];广东气象;2004年01期 |
14 |
韦贵爵;蚕状强回波与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初探[J];广西气象;1990年02期 |
15 |
李云川;张迎新;崔粉娥;;两次东北冷涡天气异同的成因分析[J];气象;2008年12期 |
16 |
漆梁波;陈春红;刘强军;;弱窄带回波在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J];气象学报;2006年01期 |
17 |
曹艳华;马中元;叶小峰;张瑛;王吉明;颜冰;;江西外来飑线的常见卫星云图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4期 |
18 |
纪英惠,伍星赞,周彪,尹新怀;强对流天气监测短时预报系统[J];气象;1996年08期 |
19 |
赵宇,刘志宏;一次突发性强对流风暴天气过程分析[J];山东气象;1997年04期 |
20 |
郑媛媛;姚晨;郝莹;张雪晨;;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J];气象;201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