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吴迪生赵雪俞胜宾白毅平  
【摘要】:本文根据南海分局的Marex(马瑞克斯)数据浮标观测资料,南海断面线调查资料和西沙海洋站资料,计算了南中国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夏季还是秋季,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均非常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热通量(Q)。位于20.49°N,114.14°E附近海域,夏季,台风环流内显热通量(Q_k)出现负值,海面有效反射辐射(Q_e)出现减弱现象。秋冬季节在台风环流内(Q_k)量值增加显著均为正值,(Q_e)有加强的现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迪生,林晓能,张俊锋,宋萍萍;8616号台风初步分析[J];海洋通报;1990年01期
2 杨贵名;1987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简析[J];气象;1988年06期
3 黄磊;南海西行和转向台风的高空200hPa环境风场分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蒙远文;台风对冷空气南下的作用[J];热带气象学报;1984年00期
5 杨彩福;南海防区低压发展的统计分析[J];海洋预报;1987年02期
6 周学群,任崇;秋季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J];海洋预报;1992年02期
7 谢在永;;台风纵横谈[J];科技潮;1998年08期
8 黄磊;南海西行和转向台风850hPa环境风场分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吕兆驩;北部湾台风的生消与发展[J];广西气象;1985年03期
10 黄忠;9615号台风的预报回顾及经验教训[J];广东气象;1997年S3期
11 ;今后的台风叫什么[J];大众标准化;2002年08期
12 吴兴国;用台风云团特征系数预报南海北上台风西折的尝试[J];广西气象;1981年03期
13 潘汉明;黄淮江淮连阴雨 月气温基本正常[J];气象;1986年01期
14 刘玉栋,邱可森;用实测资料分析探讨8311号台风的天气学特性[J];海洋预报;1987年02期
15 林春辉;百多年来登陆海南岛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J];海洋预报;1989年03期
16 陈立言,汪汉琨;南海东部台风十年回顾及建议[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4年01期
17 刘敬圃,林晶;末次冰期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及其对陆架环境的影响[J];海洋科学;1995年05期
18 何夏江,曾素娟,冯锦全,贺忠;预报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业务流程[J];广东气象;1995年03期
19 王永祥,焦佩金;用气象站资料与天气图相结合作南海台风路径短期预报[J];气象;1979年07期
20 蒙远文,吴仁才,蒋伯仁;台风在寒露风过程中的作用[J];广西气象;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生;赵雪;俞胜宾;白毅平;;南海台风状况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吴迪生;杨会;魏建苏;俞胜宾;陈钜龙;张文静;周水华;张娟;夏华永;;1986年东海与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宇迪;;台风资料的变分同化及其对预报的改进[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苏轼鹏;邵利民;陈连明;;影响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陆汉城;康建伟;寇正;程艳红;钟玮;;台风内中尺度扰动的混合涡旋Rossby——重力惯性波的动力学特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林毅;刘爱鸣;林新彬;;台风中尺度对流云团与中尺度暴雨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徐亚梅;伍荣生;;8807号台风Bill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黎伟标;;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通量的影响[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国松;高山红;岳健;吴增茂;王永明;;弱台风过吕宋岛加强机制的数值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郑艳;周芝锋;陈红;;11月登陆海南岛的两个台风对比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武;双涡旋自组织现象和台风暴雨预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崔红;南海对于台风伊布都响应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刘红亚;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黄文誉;台风边界层中的尺度优化方法和不平衡流适应下台风眼的形成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建如;低纬海区碳储库与季风气候的轨道周期[D];同济大学;2007年
6 马艳;台风海面风场的动力分析、四维同化及数值试验[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7 檀赛春;真光层辐射特性及其对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任健;台风环流区域涡量传播特征及Winnie台风登陆路径的数值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高建芸;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余锦华;地形对涡旋Rossby波传播和台风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韩润雨;考虑台风多因子影响的联合设计参数推算新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慧;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及其对台风生成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姚宗国;西北太平洋台风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影响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周嘉陵;台风登陆和强度变化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6 边清河;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华北暴雨贡献的中尺度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7 王思思;中国海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影响的数值试验[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魏清宇;FY-2C气象卫星半小时间隔云图导风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于波;2004年重庆“9.5”特大暴雨与西南低涡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康兰池;利用地震台网监测台风的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我市全面部署防御第8号台风“莫拉克”[N];丽水日报;2009年
2 南 科;为海洋科技提供资金保障[N];中国海洋报;2005年
3 记者 魏盼生;“黑格比”加强为台风[N];汕头日报;2008年
4 王瑾 陶立英;台风所博士后工作站今起招贤纳才[N];中国气象报;2006年
5 记者 肖玉保吴铎思;福建全省齐心协力抗击台风“圣帕”[N];工人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黄燕;超强台风“圣帕”直逼福建[N];闽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魏盼生;气象专家细说台风名字由来[N];汕头日报;2006年
8 李风 王洲平;浙江厅置措迎战台风“莫拉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9 记者郭起豪 王瑾 通讯员阳揣环;台风国际区域联防机制逐步建立[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卓上雄赵懋忠 吴慧;今夏发生台风暴雨灾害可能性大[N];海南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