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2002年6月14~18日广西持续大暴雨过程成因和特征分析

陆丹  董良淼  
【摘要】:2002年6月14日晚至18日,广西东北部出现了连续的大范围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大范围大暴雨在一个地区持续几日发生,甚至其中一日大暴雨出现的站数比暴雨的站数还多,历史上连续数日在同一地区出现大范围大暴雨很罕见。暴雨持续在桂东北,雨强特强是这个过程的特点,6月14日20时~6月18日20时4天累积广西总雨量分布图(图略)表明:桂林、柳州、西江流域降雨量比历史同期特多,最大降雨量中心集中在桂东北,是历史同期的4倍,广西前汛期雨量高峰月是5、6月,但这4天许多台站的降水却超过了6月份历史同期的极大值。由于暴雨集中,强度强且持续,造成桂江、柳江、西江流域水位暴涨,最高水位分别达到146.36m、84.19m、23.39m,分别超出警戒线1.36m、2.69m、8.39m.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对这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云图特征、形成的物理量条件和持续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预报启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斯公望;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2期
2 许美玲;张秀年;杨素雨;;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低纬高原的环流和云图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7年04期
3 蔡丽娜;隋迎玖;刘大庆;王爽;刘伟;王天奎;;一次爆发性气旋引发的罕见暴风雪过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黄明策,姚才,李菁;低空急流对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影响及概念模式[J];广西气象;2005年01期
5 牛若芸;金荣花;;2008年梅雨异常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9年06期
6 胡伯威;准平衡次天气尺度低空急流附近的地转偏差[J];大气科学;1988年01期
7 梁军;陈联寿;李英;;热带气旋在黄海北部转向引发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数值试验分析[J];大气科学;2007年05期
8 黄安丽 ,高坤;对流层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动力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2年03期
9 陈玉春,钱正安;夏季青藏高原地形对其东侧低空急流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1993年03期
10 王强;朱平;王邦中;蒋瑞宾;;黑河地区夜间低空急流和冷泄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1995年03期
11 陈静,李川,谌贵珣;低空急流在四川“9.18”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J];气象;2002年08期
12 刘志刚;胡好莉;;2005年7月16日讷河暴雨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年02期
13 张柽柽;胡明宝;邓少格;程婷;;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暴雨与低空急流关系的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1期
14 杨义碧;;日本近年来关于梅雨结构和机制的研究[J];气象科技;1974年07期
15 L.W.尤西林尼;D.R.约翰森;高良成;;对流层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强对流风暴发展的关系[J];气象科技;1980年S4期
16 孙淑清;东亚大尺度低空急流的背景流场与东半球的越赤道气流[J];气象学报;1986年01期
17 黎清才;一次天气尺度低空湿急流的分析[J];山东气象;1987年01期
18 马林;;高原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一)[J];青海气象;1995年01期
19 罗喜平;贵州省1995-05-02暴雨的成因分析[J];贵州气象;1996年02期
20 汤绪,俞亚勋,李耀辉,张存杰;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与低空急流[J];高原气象;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丹;董良淼;;2002年6月14~18日广西持续大暴雨过程成因和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徐双柱;沈玉伟;王仁桥;;长江中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宁宁;;华南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暴雨落区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姚胜芳;唐文;;急流和台风环流耦合作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王秀玲;郑秉浩;;风廓线雷达资料在一次全区暴雨中的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6 苗爱梅;武捷;赵海英;;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特征及预报模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李俊;纪飞;;华南前汛期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董良淼;陆丹;;2002年10月广西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林杨;赵荣;邓小丽;;一次冷涡降水过程[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艳萍;马昌明;;低空急流在闽西北大暴雨天气的触发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坤;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朱先德;登陆后不同路径再入海台风的观测分析与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玉春;热带扰动引发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李鹏远;黄海海雾的观测和基于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胡邦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风场计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姜勇强;风场扰动激发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常越;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慕建利;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9 潘维玉;梅雨锋低涡暴雨位涡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毕宝贵;中尺度地形对陕南暴雨的影响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赛瀚;环渤海地区低空急流时空结构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王蕾;中国西南低层大风与西南风低空急流活动的气候学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3 张文龙;中国西南低层大风与西南风低空急流活动的统计分析及惯性稳定性作用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4 罗建英;梅雨锋急流暴雨日变化的地理原因研究及地形对低空急流日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5 杨婷娅;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处理及对低空急流的识别[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王颖;2004江淮一次梅雨暴雨中水汽螺旋度的数值研究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金宏忆;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低空急流自动识别方法的探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慕建利;诱发秦巴山地灾害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夏文梅;典型风场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象模拟与识别及暴雨实例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10 程刚;北极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观测资料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东亚季风区今冬气温总体偏高[N];中国气象报;2006年
2 连线通讯员 韦炜;典型江淮梅雨季表现[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朱隽;今春沙尘天不会比往年多[N];西部时报;2007年
4 黄智敏 王敬涛;梅雨:江淮特有 相对稳定[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游雪晴;国家气象中心研讨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6 郑菲通讯员 胡绍萍;预报员专项全部通过结题验收[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C.L. Chan K.S. Lin 香港城市大学物理数学系;全球变暖并不使热带气旋加强[N];中国气象报;2003年
8 记者 李赛 通讯员 王丽华 郭战峰;北方大地复苏时 沙尘天气有几多[N];中国气象报;2006年
9 朱隽;今春沙尘天 不比往年多[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姜永育;专家详解四川强降水“台前幕后”[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