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与GIS的气候/气象—水文耦合模型研究初探
【摘要】:随着GIS/RS技术的发展,水文模拟从集总式发展到分布式。传统的水文模型对于水资源评价和洪涝干旱预测的一般问题是很适用的,但是分布式模型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尽管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迄今的应用还只是其潜力的很少一部分。引起这种低调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输入数据的缺乏;其二是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预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应用分布式模型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大量的输入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水文气象数据、自然环境空间信息(地质、土壤、植被等)以及人为影响因素(地下水提取、农业活动、污染物排放等)。遥感与GIS技术手段为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信息支持;而水文气象数据主要依赖于水文气象站点的实测资料。至于分布式模型的预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与气候模式/气象预报的耦合,只有通过气候模式/气象预报预测出气候/气象要素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过程,才能驱动水文模型进行预测。因此,气候模式/气象预报与水文模型的耦合,既是满足研究气候变化水文响应的需要,也是水文模型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气候—水文耦合模型主要是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气象—水文耦合模型则可以极大地丰富水文模型的输入信息,延长水文模型的预见期,提高水文预报尤其是短期洪水预报的可靠性,增强实时水文预报的可操作性。
|
|
|
|
1 |
万洪涛,万庆,周成虎;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的进展[J];地球信息科学;2000年04期 |
2 |
熊立华,郭生练;三层耦合流域水文模型──(Ⅱ)应用比较与评价[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3 |
黄新会,王占礼,牛振华;水文过程及模型研究主要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4期 |
4 |
王渺林;傅华;高攀宇;;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5 |
戚晓明;陆桂华;金君良;;水文多尺度仿真研究[J];人民黄河;2006年11期 |
6 |
曾新民,赵鸣,苏炳凯,汤剑平,郑益群,桂祁军,周祖刚;一个水文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2期 |
7 |
戚晓明;;水文模型的尺度性探讨[J];人民黄河;2008年08期 |
8 |
夏积德;吴发启;郭江涛;孙茂存;;分布式水文模型建模过程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9 |
刘志雨,张瑞芳;SCLS模型在长江寸滩~螺山段的应用[J];人民长江;1996年08期 |
10 |
黄平,赵吉国;流域分布型水文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J];水文;1997年05期 |
11 |
金鑫;郝振纯;张金良;;水文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
12 |
尹雄锐;夏军;张翔;王晓妮;;水文模拟与预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力发电;2006年10期 |
13 |
Soroosh Sorooshian;;水文模型演变:从洪水预报到水文气象预测(英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4 |
任立良,刘新仁;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与数字水文模型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
15 |
王中根,刘昌明,左其亭,刘青娥;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
16 |
刘家宏;王光谦;王开;;数字流域研究综述[J];水利学报;2006年02期 |
17 |
王书功,康尔泗,李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进展及展望[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
18 |
郑红星,刘昌明,王中根,吴险峰;黄河典型流域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
19 |
袁飞,任立良;栅格型水文模型及其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20 |
张小咏,刘耕年,鞠远江,傅海荣;冰川径流模型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