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工防雹催化三要素模式研究

洪延超  郭学良  
【摘要】:用三维弹性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对一例以冻滴胚为主的雹云用碘化银做了催化高度、催化时间、催化剂量和催化方式数值试验,详细的分析研究了催化防雹机理和催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催化部位、剂量和时间对防雹效果都非常敏感,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这三个参数要选取适当并做最优组合,即催化时间要及时,催化高度要适中,催化剂量要适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郁青,王雨曾;满城冰雹云类型与特征分析[J];气象;1995年06期
2 许焕斌;雹云物理和防雹原理[J];气象;1981年03期
3 张春良,李斌,伍志方,杨红,黄钢,张新宁;新疆阿克苏东、西部雹云和非雹云雷达临近指标的统计特征值[J];新疆气象;2000年04期
4 王昂生,赵小宁;云体併合及雹云形成[J];气象学报;1983年02期
5 郁青;雹云并合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J];气象;1991年02期
6 马林,赵仕雄,张国庆;高原东部地区一次雹云成雹过程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1994年02期
7 郑冰;毕节雹云的分类[J];贵州气象;1999年04期
8 ;识别雹云 适时打炮[J];新农业;1975年17期
9 周建志,成章纲,何明琼;三峡近坝区冰雹特征分析及雹云的雷达回波模式(摘要)[J];湖北气象;1996年03期
10 伍志方,张沛源,张春良;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711测雨雷达探测雹云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00年01期
11 王昂生,施文全,傅家模;雹云气流特征的某些探测结果[J];气象科学;1983年01期
12 戴铁丕,郑传烈,郑克刚;雹云的判别方法与短时预报统计模式[J];气象;1992年04期
13 李祚泳,邓新民,张辉军;基于神经网络 B-P 算法的雹云识别模型及其效果检验[J];高原气象;1994年01期
14 于仁成;高空槽过境前后的雹云回波特点[J];气象;1982年12期
15 卿清涛;冕宁县带状雹云特征的初步探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16 渠永兴,张强,康凤琴;甘肃永登强对流云的雷达气候学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4年06期
17 洪延超,肖 辉,李宏宇,胡朝霞;冰雹云中微物理过程研究[J];大气科学;2002年03期
18 郝玲英,刘晋联,郝补拴,刘宪奇,闫根生;太谷县冰雹路径及防御战略研究[J];山西气象;1997年02期
19 杨传凤;用强度指标法判别雹云[J];山东气象;1999年02期
20 李连银;利用天气雷达高显区别雹云和暴雨云[J];山东气象;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延超;郭学良;;人工防雹催化三要素模式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尹丽云;王惠;;“2003.8.2”滇中石林县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A];2004年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论文集[C];2004年
3 万蓉;徐永和;周建志;何明琼;;三峡近坝区雹云临近预报集成系统试验研究[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4 苏爱芳;银燕;;华北低槽尾部雹云的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5 胡玉清;;晋中市人工防雹减灾系统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胡玲;寇书盈;孟辉;;用雹云“穴道”理论分析一次增雨作业过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毅;曹立新;;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万蓉;徐永和;周建志;何明琼;;三峡近坝区雹云临近预报集成系统试验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林春英;李富刚;;青海省飞机人工增雨条件和方法的探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房文;郑国光;何官芳;;青海地区雹云AgI催化的数值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术艳;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暴三维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2 冯桂力;山东地区对流天气的地闪演变和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于华英;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的云模式数值模拟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晔;呼风唤雨不靠神[N];中国气象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元莉华 通讯员 齐敏仝;延安:“天网工程”每年为果农挽回损失2亿元[N];陕西日报;2009年
3 记者 吴丽霞;我市科学防雹能力明显加强[N];延安日报;2006年
4 姚丹凤 薛仁莲 南方;宜川县气象局全心全意服务三农[N];延安日报;2009年
5 本报编写组;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专栏之冰雹篇[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金元锋 许正福;同德气象局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N];青海日报;2008年
7 张建军 徐天国;息烽气象信息服务撑起农民“致富伞”[N];贵州日报;2009年
8 徐凤莉;沈阳区域集约联动 共建“空中大水库”[N];中国气象报;2006年
9 丁继武张景红;人影纳米催化技术获得四项国家专利[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徐辉 邓建华 黄艳斌;湖北“烟叶第一镇”百万元防雹[N];中国气象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