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季热带内外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小波技术分析了1998年夏季亚洲季风区高低空风场低频振荡的地域和频域分布特征,揭示了850hPa30~60天振荡纬向风的水平传播特征。从资料分析的角度考察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各频带低频振荡的地理特征,500hPa欧亚范围(0~170°E)环流持续异常状况及其同大气低频波的关联,并给出了低频(30~60天)遥相关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成因是有益的。
|
|
|
|
1 |
琚建华,钱诚,曹杰;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J];大气科学;2005年02期 |
2 |
王成刚,沙文钰,朱玉先;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遥响应及其季节内振荡[J];气象学报;1998年06期 |
3 |
董兆俊,陈奕德,张韧,高云霄;季风低频振荡与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J];海洋通报;2002年05期 |
4 |
李崇银,龙振夏;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异常与1997年El Nio 事件的发生[J];大气科学;2001年05期 |
5 |
董敏;李崇银;;热带季节内振荡模拟研究的若干进展[J];大气科学;2007年06期 |
6 |
姚菊香,王盘兴,李丽平;季节内振荡研究中两种数字滤波器的性能对比[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7 |
杨艳娟;管兆勇;朱保林;;IOD对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可能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8 |
王允;张庆云;彭京备;;东亚冬季环流季节内振荡与2008年初南方大雪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
9 |
毛江玉;吴国雄;;1991年江淮梅雨与副热带高压的低频振荡[J];气象学报;2005年05期 |
10 |
王跃男;陈隆勋;何金海;张博;;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9年04期 |
11 |
王召民,倪允琪,张勤;中高纬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的诊断研究[J];气象科学;1992年03期 |
12 |
李崇银,周亚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和ENSO的相互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
13 |
付遵涛,刘式适,付彩霞;斜压模式中的非绝热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14 |
董敏;Chidong Zhang;何金海;;外强迫对热带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6年03期 |
15 |
丁一汇;梁萍;;基于MJO的延伸预报[J];气象;2010年07期 |
16 |
马宁;李跃凤;琚建华;;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季节内振荡特征[J];高原气象;2011年02期 |
17 |
刘秦玉,王启;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8 |
王慧,丁一汇,何金海;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J];气象学报;2005年04期 |
19 |
罗森波;纪忠萍;马煜华;骆晓明;曾沁;林少冰;;2002~2004年广东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预测[J];热带气象学报;2007年02期 |
20 |
梁萍;陈隆勋;何金海;;江淮夏季典型旱涝年的水汽输送低频振荡特征[J];高原气象;200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