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金辉陈保国罗俊颉  
【摘要】:为了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关中、陕北1991~2001年4个711雷达站附近15个气候观测站大于等于5mm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降雨性层状云雷达回波特征。关中适宜人工增雨的时段为2月10日至11月15日,陕北为2月25日至11月10日。陕西降雨性层状云0℃高度变化范围为3.63~5.03km,平均高度为4.65km,降雨性层状云融化层强回波区厚度为0.4~1.0km。冷云、暖云降雪(雨)量级较小,不适宜大范围的人工增雪(雨)作业。适宜人工增雨的稳定性层状云雷达回波模型为:PPI回波结构密实,范围大于30km,雷达回波强度≥30dBz,RHI显示云顶高度≥5.8km;融化层明显,融化层强回波区厚度大于0.5km以上。适宜人工增雨的混合性层状云雷达回波模型为:PPI有明显强回波中心,强度≥30dBz;15dB回波宽度≥25km,回波最大高度≥5km,15dBz雷达回波高度≥4.4km;或者融化层明显,雷达观测回波明显倾斜或呈锯齿型排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朋利;;一次典型的防雹作业效果分析[J];硅谷;2011年15期
2 周文志;唐熠;王艳兰;孙莹;吴松;蒋丽娟;;广西大范围低空急流暴雨的分型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3 李子平;张来添;张兴铃;甄廷忠;;基于VC++6.0设计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数据显示终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4 樊晓春;王若升;王位泰;杜丽红;;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初夏局地暴雨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11年02期
5 胡佳;林捷妮;胡淳焓;;莫拉克台风闽东暴雨综合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6 陈跃军;;用89C51和8254-2模拟某雷达回波测距信号输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7 王安俊;;2010年7月19日安阳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河南科学;2011年09期
8 许弋;周丽娜;张萍;;贵州春季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9 孟祥翼;王飞;张金平;马卫华;;新乡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10 马中元;叶小峰;张瑛;许爱华;马晓琳;贺志明;肖安;陈云辉;;江西三类致灾大风天气活动与回波特征分析[J];气象;2011年09期
11 刘永祥;李康乐;黎湘;姜卫东;庄钊文;;雷达目标微动特性研究[J];科技导报;2011年22期
12 周治黔;吴宏宇;黄世芹;;一次局地对流性秋季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11年04期
13 陈淑红;王爱玲;赵武;;2010年7月19日河南省安阳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14 齐贵滨;崔永跃;李鹏;;一次森林灭火中飞机人工增雨过程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1年02期
15 薛东洋;;镇平县冰雹预报与防雹弹剂量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16 王晓芳;胡伯威;李红莉;崔春光;;梅雨期一个伴有前导层状降水对流线的结构特征[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7 张强;梁俊聪;何文勇;;台风“莫拉菲”致梧州暴雨成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6期
18 王月兰;耿爱菊;莫瑶;王培涛;;2010年盛夏一次转折性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9 张诚忠;万齐林;杨兆礼;丁伟钰;陈子通;黄燕燕;;华南暖区强对流降水系统的结构和闪电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20 易田;李强;王小虎;;黔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辉;陈保国;罗俊颉;;陕西省关中、延安适宜人工增雨的时段及层状云雷达回波模型[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2 岑启林;张辉;;贵州省兴义市冰雹云的形成路径与回波特征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曾凡鑫;张述功;赵普福;;从噪声污染的雷达回波中提取单模特征与目标识别[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刘焕乾;胡燕;刘宝丰;;基于Matlab实现的雷达回波三维显示[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李金辉;罗俊颉;;稳定性层状云降雨量的估算研究[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谭永秀;任玮颖;陈剑云;朱明;;一次局地强降水的雷达资料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7 胡迪;黄艳芳;徐冕;;武汉市一次罕见的春末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8 井喜;井宇;李明娟;屠妮妮;;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张晶晶;吴彬;陈钟荣;纪雷;;南京一次雹暴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肖汉波;唐高第;刘朝霞;许小文;白益林;郭放;;基于DRFM的雷达回波模拟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雷达系统仿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岳霖;弹道测速雷达微弱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刘晓莉;基于粒子分档技术的云模式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李海龙;极区中层夏季回波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云慧;东北与华北地区迁飞昆虫的垂直昆虫雷达监测与虫源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王胜;动态目标雷达回波实时模拟技术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向道朴;微多普勒回波模拟与微动特征提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周非非;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高宏建;飞机探测敏感性评估系统中的基本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贺峰;宽带/超宽带雷达运动人体目标检测与特征提取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伟;冷云催化剂及其在层状云催化增雨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潘楚琳;雷达回波视频信号模拟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3 石爱丽;河南省秋冬季层状云降水特征及物理机制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李世雯;雷达多目标模拟器[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孟红飞;基于雷达回波的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车辆检测系统[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廖菲;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结构及其降水特征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7 陈勇;高频雷达目标回波和杂波模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彭丽英;广东中部地区雷电与CINRAD雷达回波的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翟菁;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和降水中尺度结构的模拟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于丽娟;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适用方法研究和个例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钢;新型巷战雷达让士兵“看得更远”[N];中国国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邓志华 通讯员 郭艳;小网页里展乾坤[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沈英甲;水会成为移居月球的障碍吗?[N];科技日报;2007年
4 姜永育 杜海东 本报记者 宋开文;“增雨司令”:盯住天上那朵雨做的云[N];四川日报;2006年
5 于文静胡亚;火箭弹把雨拦在“鸟巢”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本报通讯员 黄巧敏 余家材 记者 黄敏辉;走进空中守卫士[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孙涛 肖菡;空中地面立体作业贵州增雨3.09亿吨[N];贵州日报;2006年
8 杨念华;心为民生所系[N];毕节日报;2010年
9 记者 曾涛 通讯员 游美玲;气象信息员发挥非常重要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本报通讯员 张加常 杨琳;两万条预警短信紧急发出[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