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摘要)
【摘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夏季中国东部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弱是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气候特征。天气特征是东亚地区东、西、南、北天气尺度系统的最佳配合以及东亚大气环流出现较显著的20~30天的低频振荡。东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有利青藏高原上空的低压系统沿着中纬度东传到115°E~125°E附近,造成长江流域梅雨锋低压扰动加强;东亚低纬大气环流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有利印度洋、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长江流域,为长江流域暴雨提供持续充足的水汽来源。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有利低压系统在长江流域(115~125°E)再生和维持。
|
|
|
|
1 |
黄秀英;;季风环流对黑龙江省气候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6年04期 |
2 |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张宁宁;贾文雄;和献中;;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
3 |
陈受钧;Lorenzo Dell'osso;陈明萱;;季风环流对不均匀加热的敏感性试验[J];气象科技;1987年04期 |
4 |
刘东生;丁仲礼;;二百五十万年来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变化的阶段性耦合过程[J];第四纪研究;1992年01期 |
5 |
K.M.陆;G.J.杨;S.H.沈;蔡景植;;大尺度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J];气象与环境学报;1991年03期 |
6 |
朱娜,孙即霖;南印度洋SST与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4年04期 |
7 |
徐炳荣;;来函照登[J];浙江气象;1983年03期 |
8 |
许惠娟;;试论我国季风的成因[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9 |
张光智,徐祥德,苗秋菊;影响东亚季风环流异常因子的敏感性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1996年03期 |
10 |
张韧;南亚季风产生的动力学分析和数值试验[J];海洋预报;2000年01期 |
11 |
滕代高;罗哲贤;代刊;黄新晴;;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2 |
陈隆勋,李麦村,李维亮,周家斌,何家骅;夏季的季风环流[J];大气科学;1979年01期 |
13 |
袁新田;安徽省降雨量的不均匀性分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
14 |
陈隆勋,高士英,何家骅;大气热源及其中期振荡对季风环流影响的一个数值试验[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4期 |
15 |
杨大升,王会军;季风环流的正压低阶截谱模式[J];气象学报;1989年04期 |
16 |
李临颍;;天气气候条件与作物养分摄取特征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1992年01期 |
17 |
刘兴中
,李京笃;1982年夏季东亚季风环流准双周振荡的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18 |
陈月娟,简俊,张弘,陈新明;1961~1997年110~140°E垂直经圈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J];大气科学;2001年01期 |
19 |
M·Tanaka;胡厚麟;;热带季风环流在较大的WMONEX区域的年际变动[J];浙江气象;1983年01期 |
20 |
陆胜元,易兵;夏季太平洋低纬地区季风环流与信风环流一种可能的连接机制[J];热带气象学报;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