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一次梅雨锋大暴雨及龙卷形成机制
【摘要】:利用合肥6分钟一次多普勒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及各种常规资料,对2003年7月8日20时至9日20时发生在皖江一带梅雨修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大暴雨是由梅雨锋暖区对流回波带和锋区覆盖的强积层混合云回波带共同影响形成的。前者快速移动经过早先形成的中小尺度涡旋或有利的下垫面时猛烈发展,可产生冰雹、雷雨大风、龙卷等强对流天气。而两条暴雨回波带的形成、发展和维持都与大别山地区不断新生的对流单体补充有关。
|
|
|
|
1 |
王晓芳;胡伯威;李红莉;崔春光;;梅雨期一个伴有前导层状降水对流线的结构特征[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
2 |
丁声;王中锦;张海鸥;肖铖;;桑植县一次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