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余志豪  
【摘要】:正 1999年12月在苏州召开的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文集50~51页)及2001年4月在扬州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学者王玉清博士的两次报告对台风中螺旋雨带均提到了可用涡旋Rossby波来解释,但在这两次会上有教授对此质疑。分歧的焦点是Rossby波的基本概念。此概念在动力气象教科书中是属经典内容,给人很深印象。然而在近代大气科学进展中,Rossby波概念已被“借用”或延伸扩展。此Rossby波已非彼Rossby波,但两者在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今后的台风叫什么[J];大众标准化;2002年08期
2 叶影;;那年夏天的台风[J];科学24小时;2011年Z1期
3 黄滨;关长涛;崔勇;李娇;姜泽明;周游;;台风“米雷”对山东网箱养殖业灾害性影响的调查与技术解析[J];渔业现代化;2011年04期
4 谭晓伟;王斌;王栋梁;;基于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的目标观测中瞄准区不同引导性变量的影响试验研究[J];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5 徐联;;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飓风——庞大的移动天气系统[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6年01期
7 ;俄罗斯气候监测分析系统[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5期
8 姜凤辉;李树军;周丹丹;高诗亮;;基于GIS的海洋风浪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3期
9 王慧;陈智强;曹晓岗;陈永林;;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异常移动原因简析[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10 ;封面故事[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11 杜启荣;;天气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十大事件[J];奇闻怪事;2011年07期
12 汪小艳;;气象武器与气象战[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6期
13 叶光营;鲍思钻;俞成标;;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闽清大暴雨雨量风险预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14 吴浪;齐尚;;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桂花:茅草房改造提前完成百姓得实惠[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4期
15 王伟;;风雨石漫滩——记“7·12”特大洪水中的驻马店水文工作者[J];河南水利;1995年02期
16 华亭;;东京为什么不怕暴雨?[J];世界博览;2011年14期
17 ;飓风中心其实很平静[J];科学启蒙;2011年Z1期
18 欧坚莲;黎金水;刘国忠;;“配料法”用于广西桂东片持续性暴雨预报[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19 郭子欣;;植物预报之谜[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Z1期
20 汪小艳;武宁;;气象武器与气象战[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迪;;台风资料的变分同化及其对预报的改进[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连重绪;刘鑫;王书晓;;船舶防台避台部署与措施研究[A];2002海洋船舶防台论文集[C];2002年
3 陆汉城;康建伟;寇正;程艳红;钟玮;;台风内中尺度扰动的混合涡旋Rossby——重力惯性波的动力学特征[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林毅;刘爱鸣;林新彬;;台风中尺度对流云团与中尺度暴雨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亚梅;伍荣生;;8807号台风Bill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黎伟标;;台风期间海洋飞沫对海气通量的影响[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国松;高山红;岳健;吴增茂;王永明;;弱台风过吕宋岛加强机制的数值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郑艳;周芝锋;陈红;;11月登陆海南岛的两个台风对比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陈永红;王中;;试析2000年14号台风没在长江口附近登陆的原因[A];2002海洋船舶防台论文集[C];2002年
10 侯建忠;杜继稳;王川;段桂兰;;一次台风远距离冷锋暴雨的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锦华;地形对涡旋Rossby波传播和台风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2 沈武;双涡旋自组织现象和台风暴雨预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乔方利;大洋波动和近海涡旋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4 冯俊乔;热带印度洋低频Rossby波及其对上层热结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5 潘婕;夏季欧亚中高纬持续异常环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刘红亚;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李丽娟;台湾以东海平面高度和海表温度变化特征与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黄文誉;台风边界层中的尺度优化方法和不平衡流适应下台风眼的形成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陈朝晖;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问题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10 赵若红;复杂体型大跨屋盖风致振动的风洞试验与实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润雨;考虑台风多因子影响的联合设计参数推算新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慧;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及其对台风生成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刘猛猛;风暴潮模型中风应力拖曳系数的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姚宗国;西北太平洋台风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的影响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边清河;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对华北暴雨贡献的中尺度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6 魏清宇;FY-2C气象卫星半小时间隔云图导风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于波;2004年重庆“9.5”特大暴雨与西南低涡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杨莉莉;浙江省沿海城市行道树抗风能力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韩雪;应对台风灾害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继竹;一次西南低涡降水成因和维持的数值试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有关台风的常识[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记者 钱铮;台风预测新模型能算出两周后“天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杨梅菊;走出台风季节话台风[N];中国气象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石伟;福建:军民齐心迎战台风[N];经济日报;2009年
5 记者 许晓青;台风无情 两岸有爱[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传军;台风“康森”肆虐菲律宾[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高柱;四川向台湾台风受灾同胞捐款[N];工人日报;2009年
8 记者 游雪晴;台风唱主角[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王京传 通讯员 倪占贤;山东移动抗击台风保通信[N];人民邮电;2005年
10 通讯员 汪玲玲 蔡春裕;象山利用数字化防汛平台开展台风演练[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