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丹  刘限  刘鸣达  张玉龙  
【摘要】:生物炭是在高温、厌氧条件下降解生物材料获得的含有有机碳的固体产品,将其施入土壤后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于土壤中,从而遏制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加剧,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适合施入土壤的生物炭的生产条件及其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生物炭对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对其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然而,生物炭作为新型材料施用于土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国文,胡洪营,郝吉明,张鹤清;生物炭降解苯和甲苯混合废气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2 程泰婴;;投资机制生物炭 变废为宝把钱赚[J];农业知识;2004年25期
3 刘继凤,郝醒华,陈卫东;生物炭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环境;2001年01期
4 胡冰清;;用生物炭抵御全球变暖[J];自然与科技;2010年03期
5 赵东风,刘海波,陆晓华;炼化废水处理回用臭氧生物炭工艺中试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3年06期
6 林秋华;;“生物炭”充气滤池[J];给水排水;1983年06期
7 黎松强,吴馥萍;臭氧—生物炭深度处理炼油废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S1期
8 郑广宏,乔俊莲,顾国维,徐一飞,沈阳;水解-接触氧化-生物炭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3年10期
9 台明青,尹永正,张丽丽;隔油-浮选-活性污泥-生物炭工艺处理炼油废水[J];化工环保;1998年04期
10 李力;刘娅;陆宇超;梁中耀;张鹏;孙红文;;生物炭的环境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11 冯雷,王天利,孙继龙,李士安;染整废水处理工程设计[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1期
12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5期
13 郝醒华,陈丽春,李冬茹;亚麻印染煮漂废水治理研究[J];北方环境;2001年04期
14 王玉娟,钱哨;污水回用装置的节能改造[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5年04期
15 侯艳伟;曾月芬;安增莉;;生物炭施用对污染红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刘治保;;磷复肥企业生产废水的处理[J];工业水处理;2006年06期
17 郑广宏,乔俊莲,宗兵年,徐一飞,沈阳;制衣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年05期
18 安增莉;方青松;侯艳伟;;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2011年03期
19 徐远雄;张杰;陈慧佳;;高含氮合成革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年03期
20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土壤碳汇能力衰退的生物炭修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陈宝梁;陈再明;陈文远;周丹丹;方远;;有机污染物与生物炭的相互作用:吸附模型、机理和热力学[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徐义亮;陈宝梁;;生物质限氧裂解制备生物炭的热动力学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续晓云;曹心德;于宏然;;稻壳和牛粪基生物炭对水中重金属Pb、Cu、Zn、Cd的吸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刘静宇;孟静静;黄少鹏;;生物炭增汇减排作用及其发展前景展望[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魏涛;;钢管分公司生产废水回用的分析与研究[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贾洪斌;王力民;高鹏;李付杰;;印染废水2400m~3/d中水回用处理工程及其实践[A];“第五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书铭;;纺织印染行业废水治理达标排放技术分析[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四期)[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秀花;西北干旱区LUCC与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能值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3 周早弘;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缪德仁;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原位化学稳定化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郭志彬;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干预方式下撂荒地演替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物化性质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鑫宏;DBP/DEHP单一及与Pb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酶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扬;崇明岛冲积土重金属污染毒理效应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聂明;芦苇及其根围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响应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郝春明;浙江平湖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及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丛鑫;农药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化合物的分布及其修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霞;湿地植物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土壤氮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王宁;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罗烨;芦竹制备生物炭的特性表征及对土壤N_2O排放的抑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安增莉;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特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杜勇;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水中苯酚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田秀美;磷和腐殖酸对生物炭去除水中Cr(VI)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朱庆祥;生物炭对Pb、Cd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际会;改性生物炭吸附硝酸盐和磷酸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邱雪敏;基于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特征的生物炭技术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李勇;电化学凝聚—生物炭滤池联合法处理废水技术及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罗冰;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N];科技日报;2011年
3 顾尚品 本报记者 于险峰;农林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N];农民日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邓国军 通讯员 刘成汉;湖北建成新型污水处理厂[N];中国化工报;2005年
5 驻江苏记者 杜小卫;洁净型煤与秸秆炭化生产基地将在全国建设[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记者 熊艺 通讯员 宋朝阳 徐立安;我省建成首家秸秆气化站[N];长江日报;2005年
7 记者郑春波;湖北首家新型污水处理厂在汉建成调试[N];中国建设报;2005年
8 林振衡;商丘、商丘三利与能源环境的宣言[N];商丘日报;2010年
9 翁伯琦 刘用场;土壤环境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N];福建科技报;2006年
10 邓晓洪;轰动! 郫县农民演讲引世界关注成都[N];成都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