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土壤湿度遥感信息的技术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沿袭了遥感地物分类中 K-L 变换的思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应用 MODIS 数据的7、21、29、 31四个红外波段。融合具有250米分辨率的2通道,建立了青海省多维特征空间土壤湿度监测模型。这种模型的建立克服了热惯量模型需要多时相数据的缺陷,也考虑了青海高原春季天气特征状况。经初步检验, 此模型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之内监测表层土壤湿度,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
|
|
|
1 |
张秀芝,吴迅英,何金海;中国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特征[J];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
2 |
冯强,田国良,王昂生,Tim R.McVicar,David L.B.Jupp;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土壤湿度遥感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3期 |
3 |
张强,肖风劲,牛海山,董文杰;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5年07期 |
4 |
杜子璇,李宁,顾卫,黄树青;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沙尘暴关系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4期 |
5 |
唐献全;陈联诚;;温室土壤湿度信息的自动采集与监控[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6 |
方文松,王友贺,师丽魁;河南省土壤湿度年变化规律[J];河南气象;2005年02期 |
7 |
关止;赵凯;宋冬生;;利用微波辐射计对土壤湿度动态的反演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8 |
薛晓萍;王新;张丽娟;尤军;张璇;周治国;陈兵林;;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土壤湿度预测模型的探讨[J];土壤通报;2007年03期 |
9 |
鲍艳松;刘良云;王纪华;;综合利用光学、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湿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0 |
周秉荣;申双和;胡玲;;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土壤湿度信息的技术方法研究[J];青海气象;2007年04期 |
11 |
田思庆;史庆武;程佳生;;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测试仪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年09期 |
12 |
王斌;王伟锋;窦惠芳;;基于分数阶植被归一化系数的表层土壤湿度分析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
13 |
李琛;沈新勇;李伟平;;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14 |
廖捷;;小波分析在我国东部土壤湿度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
15 |
杨娜;刘良明;向大享;樊倩;;由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估算土壤湿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6 |
李润春;张秀芝;王丽华;吕心艳;高源;;黄河中游地区土壤湿度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年01期 |
17 |
张磊;余功江;;土壤湿度采集节点电压补偿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J];农机化研究;2011年08期 |
18 |
张荞;孙晓兵;洪津;龚忠清;;土壤湿度的偏振反演模型与实验[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6期 |
19 |
白志远;邢立新;潘军;李鹏飞;许振北;;土壤湿度信息遥感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3期 |
20 |
陈东东;王明田;张玉芳;麻泽龙;李金建;蔡元刚;王锐婷;;四川省土壤湿度自动站和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