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阚建鸾;丁峰;殷丽萍;;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
2 |
马均;郑家国;刘代银;陶诗顺;任万军;熊洪;袁继超;刘基敏;;四川盆地麦(油)茬杂交中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
3 |
周锡跃;;“稻-草-鹅”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稻米;2005年06期 |
4 |
赵秀君;;水稻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在盘锦灌区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06期 |
5 |
李玉海;大豆45㎝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年07期 |
6 |
中农;;稻田的耕翻方法与耕翻制度[J];农机具之友;2006年02期 |
7 |
张权;张志荣;;宁夏固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6年02期 |
8 |
;吉林保护性耕作三种技术模式[J];农机科技推广;2007年08期 |
9 |
常丽荣;;丹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年02期 |
10 |
伍先敏;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种子;1993年01期 |
11 |
高兰;刘宝祥;;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彰武地区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年02期 |
12 |
王保蓉;;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宁南山区应用效果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9年06期 |
13 |
张玉玲;焦登学;;春玉米不同农艺节水技术模式的研究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
14 |
张祚恬;;乌兰察布市后山旱作区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探索[J];华北农学报;2006年S3期 |
15 |
李治国;曹学文;翟金津;宫福生;张加勇;;北京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机具[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8年02期 |
16 |
崔昕;王再山;常丽荣;刘安东;;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与发展趋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年10期 |
17 |
陈永成;李玉林;胡滨;宋海草;;新疆兵团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实施效果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年11期 |
18 |
王旭红;吴兴;;盐池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生态效应[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8期 |
19 |
郭振升;张慎举;侯乐新;;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与应用[J];作物杂志;2007年01期 |
20 |
代艳;张祖立;王振力;范磊;;辽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8年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