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漳州市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研究

兰海滨  
【摘要】:近年来,漳州市以发展大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加强对生态农业模式的科学研究与规划,因地制宜设计和实施各种生态农业的建设模式,加快发展具有漳州特色的农牧业、水产业和经济作物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逐步改善了漳州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惠安;盘塘镇推出五种生态农业模式[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9年10期
2 甄长超;五种生态农业模式[J];农村新技术;1999年04期
3 金冬霞,宋秀杰;生态农业建设综述[J];农村生态环境;1990年04期
4 仝罡;推荐四种生态农业模式[J];农家顾问;1997年08期
5 黄进勇;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6 赵秋义;五种生态农业模式[J];农村新技术;1994年05期
7 林忠华;荔城区主要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应用[J];能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8 李芒庆;建设生态农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4年06期
9 李新年,杨涛;池州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4期
10 孙国森,柳海萍,葛敏敏;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绍兴县福景达农业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建设[J];当代生态农业;2001年Z2期
11 顾慕娴;生态农业与山区经济[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4年02期
12 骆世明;中国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1995年03期
13 汪慧玲,侯振春;北方生态农业的建立与模式选择[J];开发研究;2001年05期
14 仝罡;五种生态农业模式[J];成人教育;1997年11期
15 胡人荣,余长义;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0年03期
16 胡锡宁,刘格,杨玉福,戴品侠,朱明大;以生态庭院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模式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17 刘国辉,郝力;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根本途径[J];当代生态农业;1996年Z1期
18 黄新,肖顺勇;关于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19 张培栋;甘肃能源型生态农业推广效益分析[J];中国沼气;2005年02期
20 谭华;建设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贸;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海滨;;漳州市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2 翁伯奇;;山区农村发展高效集约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宋书义;崔振山;;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艳;;合理施用肥料 促进生态农业市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程谦;王瑞霞;王冬霞;;入世后的生态农业建设[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6 王琨;谢立斐;董洪璞;;中国生态农业的现状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覃浩展;;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可持续发展[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8 潘幸来;;论永续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李顺鹏;何健;崔中利;;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10 ;依托黄牛协会 创建“林-草-牧-沼-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A];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中琪;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程炯;闽东南区域特色农业的生态学研究——以漳州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尹新哲;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系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周荣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万忠;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
6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7 陈长青;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红红;黄土高原中南部农果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海江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丽雅;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娟;东北生态农业分区及其发展方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梁胜军;石家庄市生态农业及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丽华;大连北三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潜力、途径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英;平阴县洪范池镇生态农业系统分析及建设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离凤;科技对皖北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和改善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谷瑶;寒地生态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彭远新;枣庄市生态农业结构优化和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魏永红;关于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论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林燕金;漳州香蕉低温害预测模型及防寒措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10 张培栋;“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能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君;发展“生态农业” 破解农业面源污染[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农村处服务港;延庆打造循环生态农业[N];科技日报;2008年
3 赵树龙;弥勒:围绕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农业[N];云南科技报;2008年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蒋高明;秸秆养牛与固碳型生态农业[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0年
5 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站推广研究员 唐昆;生态农业的三大模式[N];湖南科技报;2006年
6 孙敬水;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7 刘京;用绿色农业微生物系统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8 杜振武;种养结合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种好模式[N];河南科技报;2008年
9 张韧崔玉清;盘锦市投资生态农业不吝啬[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梁耀国 李刚;拜泉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