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法宏;杨洪宾;徐成忠;李升东;司纪升;;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年06期 |
2 |
康志钰;王建军;;超重力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3 |
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严美玲;殷岩;;小麦单位面积粒数与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选择效果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4 |
董占山;小麦产量性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5 |
;种子磁化处理增产显著[J];河北农业科技;1987年08期 |
6 |
徐更新;;磁化处理大豆种增产效果显著[J];现代农业;1987年02期 |
7 |
陈淑君,张云万,程金芝,王瑛霞,王立群,王敏军;蓖麻种子磁化处理效果[J];吉林农业科学;1995年01期 |
8 |
唐建军;;种子磁化处理[J];种子科技;1988年03期 |
9 |
张静丽;;磁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技;1989年10期 |
10 |
王天驰;;印江县磁化处理水稻玉米小麦种籽的效果及综合配套技术[J];耕作与栽培;1993年03期 |
11 |
周广生,梅方竹,周竹青,朱旭彤;小麦孕穗期湿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2 |
孙智开,王石惠,钟太秀;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1988年04期 |
13 |
吴同彦,谢令琴,葛淑俊,张彩英,王静华,王宝山;小麦营养器官与产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14 |
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赵倩,丁晓义,邱化蛟;小麦新品种稳定性测定及其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5 |
郭天财,王之杰,胡廷积,朱云集,王晨阳,王化岑,王永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1年05期 |
16 |
韩金玲;杨晴;周印富;王文颇;李彦生;;旱地施用锌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02期 |
17 |
董洪平;王健;卢少源;李宗智;;小麦品质及产量性状的稳定性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
18 |
谢淳;向平安;江玉红;朱仕勇;;水稻种子磁化处理试验简报[J];耕作与栽培;1992年04期 |
19 |
胡延吉,赵檀方,谭相真;山东省小麦高产新品种的现状及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途径[J];作物研究;1996年01期 |
20 |
曹莉,王辉,李学军,孙道杰,闵东红,冯毅;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