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穗期小麦中Cu的亚细胞分布
【摘要】:论文研究了Cu在抽穗期小麦根系和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胁迫下抽穗期小麦根系和叶片中各组分中Cu含量均大于对照组,且根系中总Cu含量、根内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器以及叶片细胞质中的Cu随胁中迫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Cu胁迫下小麦根中总Cu含量、细胞壁、细胞器和细胞质中Cu含量与Cu胁迫浓度之间均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叶片中总Cu含量和细胞质中Cu含量与Cu胁迫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同时细胞壁与细胞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细胞壁、细胞器与细胞质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Cu胁迫下小麦根部Cu主要分配于细胞质可溶部分,且该分配比例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细胞壁呈下降趋势,中、低浓度胁迫下Cu的在叶片细胞壁中分配比例相对较多,而高浓度胁迫下Cu在细胞质分配比例相对较高,说明抽穗期小麦细胞质可溶性组分对Cu的区隔化作用和细胞壁的固定作用是小麦对Cu的主要耐性机制,且抽穗期小麦叶片细胞壁对Cu的固定作用较强,根部细胞质可溶性组分对Cu的区隔化作用较强。
|
|
|
|
1 |
张华;韩宝平;肖昕;张双;;Cu·Cd胁迫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
2 |
潘登奎,张金桐,杨家朴;LaCl_3对大豆Cu,Zn-SOD活性影响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3年03期 |
3 |
彭元;尹华;叶锦韶;彭辉;秦华明;龙焰;何宝燕;张娜;;黑麦草-耳葡萄球菌对水体中Cu的联合修复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1期 |
4 |
程素贞,罗孝荣;大豆对铜、锌、锰的吸收和分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5 |
姬俊华;孟超敏;杨瑞先;王祖华;经剑颖;刘萍;;Cu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遗传损伤的影响[J];种子;2010年07期 |
6 |
巩发永;彭音;李静;;凉山州土壤和油菜籽Cd、Cu含量关系及污染评价[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7 |
徐照丽;吴玉萍;杨宇虹;邓建华;;烤烟中Cu Zn Mn交互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
8 |
吴良;罗盛旭;贾振亚;刘永根;杜兵兵;;6种冬青科苦丁茶Cu Mn含量的比较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年03期 |
9 |
魏欣;于文超;朱子清;;小麦植株对重金属Cu富集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
10 |
张双;肖昕;白兴雷;贾红霞;;Cu和Cd胁迫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
11 |
邵云;姜丽娜;李春喜;李向力;鲁旭阳;;Cu在小麦不同部位的分配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05年04期 |
12 |
许子斌,廖雨墨,何元龙;春麦杂种后代抽穗期变异的初步观察[J];作物学报;1980年03期 |
13 |
孙立荣;崔香环;廖立冰;吕建州;郝福顺;;外源水杨酸对Cu~(2+)胁迫下小麦幼苗中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4 |
殷敬峰;李华兴;卢维盛;温贤有;谢斯斯;黄杏媛;骆海雄;;不同品种水稻对Cu积累分配的差异[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
15 |
苏天明;李杨瑞;廖青;江泽普;韦广泼;汪羽宁;;铜对土壤酶和碱解氮及甘蔗生长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
16 |
;冬小麦杂种后代(F_1、F_2)早熟性遗传的初步分析[J];遗传学报;1977年01期 |
17 |
蔡俊迈,周元昌,李维明;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 Ⅰ.F_1抽穗期的遗传表现[J];福建农业学报;1988年01期 |
18 |
徐加宽;徐俊;王洁琼;杨连新;王志强;王余龙;;土壤Cu含量对武香粳14号稻米品质的影响[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9 |
李子先,陈忠友,刘国平,郭嘉诚;水稻抽穗期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1980年03期 |
20 |
俞志隆
,徐阿炳
,袁妙葆
,朱睦元
,王林济;大麦抽穗期的遗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