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摘要】: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研究免耕稻田CO2和CH4排放有助于评价稻田免耕技术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碳循环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静态箱技术和田间原位碱液吸收法研究了免耕稻田土壤CO2和CH4的排放规律和排放量,及其稻田碳(C)的收支状况。研究表明,施肥提高了CH4排放,而不影响CO2的排放;免耕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而CO2的排放不受耕作影响。对稻田C收支及平衡的分析表明,施肥提高了稻田系统C的输入,同时,相对于翻耕处理,免耕处理表现为大气C的"汇",表明了稻田免耕能将更多的碳累积于农田土壤碳库中,有利于提高稻田生态系统在减缓气温上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
|
|
|
1 |
曹凑贵;李成芳;展茗;汪金平;;稻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
2 |
王重阳;郑靖;顾江新;史奕;陈欣;;下辽河平原单季稻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及驱动机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1期 |
3 |
苏跃;谭春燕;冯泽蔚;陈正平;钱晓刚;;稻茬油菜免耕技术的适宜土壤条件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
4 |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通过省级鉴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
5 |
;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水田自然免耕技术”成果鉴定意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S2期 |
6 |
孙佐明,黄祖亮,刘祚法,曾广铭,李第明,赖照明;克无踪晚稻免耕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02期 |
7 |
吴冬秀,王根轩,白永飞,廖建雄,任红旭;CO_2浓度升高和干旱对春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生态效应(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12期 |
8 |
金晓明
,乌仁图雅
,吴虎山;试述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推广免耕技术[J];现代农业;2004年05期 |
9 |
熊飞;大力推广免耕技术 提高农业种植效益[J];湖北植保;2004年03期 |
10 |
郑群英;王丽焕;杨满业;肖冰雪;道里刚;;牧区免耕种草技术研究——牧草组合筛选[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年07期 |
11 |
张晓平;;玉米免耕技术在梨树[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4期 |
12 |
初广洲;宋殿友;季世松;郑子达;刘昕春;;玉米免耕技术理论的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2011年03期 |
13 |
孙佐明,黄祖亮,刘祚法,曾广铭,李第明,赖照明;克无踪二晚稻田免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J];江西农业科技;2003年03期 |
14 |
赵天宏,史奕,黄国宏;CO_2和O_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
15 |
温志霞,郭镁镁;前茬油菜的棉地应用化学除草免耕技术移栽棉苗研究初报[J];江西植保;1994年04期 |
16 |
甘道建;周柏权;李伯欣;游奕来;;稻田免耕稻草覆盖冬种马铃薯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
17 |
;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秸杆覆盖免耕技术[J];中国高校技术市场;1997年09期 |
18 |
潘铭均;;20%克芜踪在水稻免耕栽培上的应用[J];农技服务;2008年11期 |
19 |
胡飞;;玉米免耕栽培的效果[J];农技服务;2009年07期 |
20 |
刘建利;;CO_2对蒺藜状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