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虹霞;周强;唐文成;舒迎花;邹志文;张古忍;;Ni~(2+)在斜纹夜蛾幼虫中肠的积累并诱导金属硫蛋白表达[J];科学通报;2007年22期 |
2 |
杨金凤;卜玉山;邓红艳;;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油菜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年07期 |
3 |
胡友纪,谢勤东;大麦种子萌发过程核酸分解酶的研究[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5年02期 |
4 |
张京;大麦多节分枝多穗矮秆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遗传;1997年05期 |
5 |
刘翠云,刘淑惠,阎正禄,何一喆,陈新宏;普通小麦×大麦杂种后代细胞遗传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4期 |
6 |
丁毅;宋运淳;;大麦G-显带核型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09期 |
7 |
张玉琼,董召荣,张鹤英,张启;拔节期氮肥用量对大麦开花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年06期 |
8 |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辛志勇,张增艳,林志珊,马有志,胡汉桥;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及RFLP标记鉴定小麦中的大麦染色体[J];遗传学报;2000年12期 |
9 |
游树鹏,王良江,钱水苗,徐礼根;PP_(333)对大麦离体叶片衰者生理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年03期 |
10 |
李承道,杜永芹,秦国卫,陈恭,陈昌斌,张孝琪;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简报)[J];实验生物学报;1993年02期 |
11 |
彭正松;汤泽生;;南黄大麦染色体C带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2 |
杨煜峰,曹欣,袁群英,陆定志;啤酒大麦育种早代品质微量快速筛选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1995年05期 |
13 |
赖纯高,代庆阳,苏学辉,汤骅,杜素琼;南黄大麦根细胞的超微结构简报[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4 |
代庆阳,汤泽生,苏学辉,张世禄,彭磊;南黄大麦幼叶细胞的超微结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5 |
陈岩松;吴若菁;庄捷;陈奋飞;贾晗;;木本植物重金属毒害及抗性机理[J];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
16 |
汤泽生;代庆阳;苏学辉;;栽培大麦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简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17 |
汤泽生;王祖秀;李英;甘建华;;黄化型大麦的系列研究 Ⅳ南黄大麦的小孢子发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8 |
林亚康,张毓芳,俞志隆;大麦β-淀粉酶同工酶的电泳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19 |
季慧强,陈启锋,林学健;DNA直接导入育成多棱分枝大麦的研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20 |
芮静宜,金加兰,马新生,黄培忠,马俊虎;电子束对大麦诱变效应研究Ⅱ诱发突变体M_3和M_4表现[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1995年03期 |